星期三, 3月 07, 2007
玩具的啟示(上)【日記】
以前從未想過「為什麼小時候的自己必須渴望擁有玩具?」在玩的過程中 玩具的數量會越來越多,但選擇性並未因而變多。把玩具的種類放在一起,這時會發現喜歡的是可以激發自己想像力的東西附著在玩具可供賞玩的開關上,就是那種一開就會自己移動,一關就會停止動作的機器人。當時這類的玩具都是日本進口,價格昂貴。
它就像我童年尋找記憶的窗口,沒有人可以明白告訴我,但我卻能自得其樂。 有時也會玩到忘記吃飯,當然也會在玩樂中把故事和角色適時加入,讓玩變得更加有趣。操作玩具時,一個人也能玩出另一個世界:在那裡自己就跟神一樣偉大, 可以任意決定玩具的生死或者改變結局。每一段不定相連,但都一定是「善惡的對決」心裡總是期盼邪不勝正,這樣一來就能讓心目中的英雄,繼續存活下去。
可是,玩具只能陪我到某個特定的年紀,之後就被封箱在房間某個角落。它們還是完好如新──我不知從哪裡學來的,就是不忍心弄壞玩具。每個玩具都有自己的名字和過去,稍有損壞,便設法將它恢復原狀。所以拿出來把玩時會非常小心,也不願與其他人分享,算是我小小的偏執。
收藏玩具的數量多到放不下,在家人的建議下只好拿去送給親朋好友的小孩,知道玩具們的下場都只有報廢,內心也幾經掙扎,才在不情願的最後一刻雙手奉上。
玩具對我而言,不只象徵我孤寂的童年需要玩伴,是另一種渴望。知道自己會長大的事實,是在每年過生日時被提醒的事,爾後也就真的發現自己的體態和內心都有著不盡相同的衝擊──開始遠離玩具,將注意力全投注在其他事物上頭,像個沉靜的大人,有模有樣。
大人的玩伴,是更大的挑戰。一不小心對方就不再屬於自己的,你只能遠觀不能褻玩焉。
「愛情」是這個遊戲的主題,聽來就很有吸引力。帶著好奇與跟自己不同想法的人溝通,每句話都是一個關鍵,也像是一把鎖;開對了,就會有驚喜跑出來回應你。再不然,你可能遭來白眼或嫉妒,甚至對方會刻意消失,不與你連絡好一陣子。待你釋出善意,才能挽回。獨佔的心理是斬不斷的劣根性,往往愛給的愈多,這樣的衝突機會就會愈大。
玩具變成一具有血有肉的軀體,不受控的因素也跟著增多,屆時更像是被當成寵物般飼養:有生命,感情也各異;另一次的探險。
遲早有一天,會需要自由。
★影片引用自(曹格)所唱曲子名為『沉默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