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05, 2007

H. G. 威爾斯~世界大戰─決戰火星人【書評】




  要不是湯姆克魯斯主演這部電影,我恐怕還不知道這書的來歷。一看書名就能瞭解它是一部科幻小說,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對科幻小說有興趣的話,不妨來讀讀這位英國大師的作品。

  地球一直以來都是外星人入侵的最佳地點,而人類毫無能力抵抗,這就是整本書的故事主軸。許多科學家都認為火星有高等生命體的存在(目前已有無人太空傳航抵火星,並進行一連串的探勘,找尋生命存在的證據)比方說火星人;牠們比人類有更先進的文明與科技──戰爭是牠們行為的基本模式,而身在地球的人們,從不知道自己何等幸運,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相對於其他星球的生物而言,生存得來不易,必須使用非常手段才能讓後代子孫有機會存續。

  火星人等同災難。一開始人們並不知情突來的威脅會演變為無法收拾的可怕末日?食物短缺、生活空間遭到剝奪和無情破壞的同時,人類實際上比地求上其他物種都來得敏感;一旦危機降臨,接下來就會引發大規模的逃亡行動,所有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看過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1982)外星人」都曉得,裡頭的主角E.T.有多可愛了。可是在這本書裡,看到的火星人其實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世界大戰,不是人跟人的戰爭,而是人與外星生物之間為存亡而戰,戰火必然猛烈;但在作者的筆下,最可怕的還不是被外星人殺死的慘狀,而是人跟人間彼此相爭的景象,已不能自私來形容,根本就是在發死人財,再不就是踩著別人的屍首往安全的地方逃竄。諸多自相殘殺的場面在書中都有詳盡的陳述,讀來就令人膽寒。

  我讀來這更像是一本「推理小說」因為探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諸多疑點,也是作者關心的主題,不是只有先進武器的對決而已,那不就太沉悶了嗎?跳出對電影的既定印象,專從閱讀的層面思索:科幻小說也能喚醒人類對末世的關心, 就算沒有外星人的出現,地球也會因空前的各種污染而滅絕。因苦難而深知地球的珍貴。  

  從人類的角度切入,外星生物就像一團謎。恐懼與厭惡通常人類處理類似問題的方法:很落後,又很無知。為了滿足對外星生物的想像,書中也竭盡所能地延伸想像力;既不屬於地球的物種,長相與生存的方式絕對要與眾不同──帶來破壞是必然的,也給了自以為是的人類上了一課。知道地球之外,生命的呈現是可以多樣化,並不是異類,原本人也是其他物種眼中的「異類」。

  在成為地球上的霸主之後的世界,試問人類有何建設?破壞和污染好像愈來愈嚴重?!就算外星人不來犯,我們也會因濫用地球資源而滅亡。 
  
  面對外侮,人類的第一個反應,不是團結退敵,而是自相殘殺,這在外星人眼裡簡直不可思議。然而真正的恐懼是:你永遠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會過去? 作者並未把結果說死;相反的,你能夠透過書中倖存的人物角色當中一窺在暗中觀察殺戮的種種經過與心路歷程的轉變。雖然這是個地球人與外星人大戰的故事罷了,可是這當中的諸多轉折已經不是用肉眼便能理解的,卻是深入心裡層面去探查人類究竟有多大能耐和自身的恐懼較量?   
  
  「反敗為勝」的信仰在這裡清楚可見──沒有意志的信仰,僅能在急難中抓住浮木,之後什麼也不能做。意志才是靠得住的力量,能替脆弱的生命換取更有力的條件,繼續奮戰下去。

  身為讀者,或許外星人之謎終有解開的一天。不過在此之前,又有誰能斷定人類的末日不會因著其他原因而提前降臨?「孤單」會使人致命,那是慢性自殺。 在見過外星人屠殺人類之後,剩下的是還活著的人所要面對的世界:那個殘破但還能看見的世界。

★圖片引用與參考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9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