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2, 2007

別把愛往外推【親子】



  「體罰」是孩子在長大成人前最害怕遇到的事,但也無可避免;面對身為自己的父母,有時孩子會覺得逆來順受,也是展現孝心的最佳時機。至少不逃避,更忍痛不哭;看著父母使勁揮動手中的藤條,便瞭解這種受虐的情況──有些大人是很享受的──但說明了在管教上無力可施的窘境,事實就擺在眼前。(懶惰的父母,何時醒悟?)

  孩子的不聽話,的確讓父母很傷腦筋,也激起他們的怒意;責打的同時,孩子看不見愛,也不會瞭解為什麼打罵會讓人覺得心灰意冷──最親近自己的人, 選擇用最野蠻的方式對待。整個畫面是很扭曲的,也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

  孩子是有生命的資產,並且逐年增值;如果大人們不想讓孩子誤入歧途,不一定要搬出大道理模糊焦點,或者用最狠毒的字眼讓孩子心生畏懼,以達到受教的目的。小孩跟大人不同,他們的世界沒有框架──所以單純、天真。在嘗試碰觸任何新鮮事物時,也不知道事物皆有一體的兩面,這時就需要仰仗大人們的引導。大人的一舉一動,具有指標性,當然也就成為孩子們仿效的對象。

  孩子不只有肚子餓的時候,會開始進食,品嘗各種食物的美味;而他們的身心發展,也在大人們的言行中得到最有力的刺激,產生學習動機。強烈到會一再仿效,並試探大人的反應,這種互動的狀態,也是親子關係建立的開端──你無法阻止孩子不學習,成長需要代價:好的經驗需要試過之後,才能體會,如同食物的滋味在口中經咀嚼才能加深印象,活化腦細胞,提升能力。

  在糾正孩子不良習性之時,大人可以選擇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做:比方表情就能完整表達喜怒哀樂──孩子為什麼會笑?會哭?那是因為眼前發生了特別的事件,情緒受波動是很自然的事;換言之,如何分辨是非,孩子不會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除非你能加深他們的學習力,牢記在心。

  別忘了,孩子的記憶力不比大人差,他們可以靈活記下任何事,包括圖文並茂的影像和畫面;電視卡通、線上遊戲之所以受孩子喜愛,欲罷不能,原因也就在這裡:生動鮮明之故。

  每打孩子一下,他們或許會明白自己哪裡不對,但並不會改善他們的習慣; 相反的,你是在增加彼此間敵對狀況的機會。面對敵人,你會怎麼做?示弱?欺敵?再不就是投誠……。心態上你依舊是敵人,終有叛變的一天,那時親子關係也將難以想像。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給他們更多學習好習慣的機會。打罵絕對是下下策, 而且極為不智;如果愛孩子,只是讓他們害怕你,那不是身為父母該做的試範。愛是容不下恨,還有誤解的。

  愛的功課:父母要學的絕對比子女多更多。 
★影片引用:Billy Gilman~There's A 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