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14, 2007
孩子,我喜歡看你笑的樣子【親子】
年紀愈大就愈喜歡接近小孩,耐心也跟著變好了。么妹最近又懷了第二胎, 聽說她本想替老大生個妹妹的,沒想到經醫師診斷,跌破她的眼鏡,同樣是個男孩。
剛好母親節當天,么妹帶著她寶貝兒子回娘家探視,還有許久未見的妹婿, 一家三口齊報到,家裡頓時熱鬧許多。大人們輪流陪著這個小搗蛋玩遊戲,真有點吃不消!體力大不如前的我,不敢想像玩同樣的躲躲貓,可以讓小孩捧腹再三。聽他的笑聲,完全沒有造假,而且笑得比陽光還燦爛;笑聲之洪量,可以直接在三樓聽見,令我甘拜下風。這一玩就是半個鐘頭以上,中間他說的話,沒人聽得懂。
孩子就像白紙一樣,你教給他什麼,他就學給你看!之前我還被他無故用「大白痴」三個字說了一遍,頓時我的臉色大變,真不敢相信他會對我這個「舅舅」說這種話;先是吃驚,接著向他的媽詢問:是否有讓孩子接觸不良的環境?孩子的媽比我更著急,簡直可以用「不可思議」四個字來形容。
我不擔心小孩以後會學壞,而是更憂慮他的童年可能很快就會失去笑容;因為環境中有太多事使孩子分心,在無能力分辨是非之前,應要建立一套適合的「管教方式」在不傷及親子關係為最大原則。這孩子天生好動,他的父母都要上班/上課,所以現階段是由公婆與小姑幫忙照顧──真不知道,他們怎會讓孩子學會罵人的話,從天真的口裡說出來,真是可怕。
么妹堅持一段時間就要帶孩子回娘家,經常和我們討論自己的養育心得,也偶爾吐吐苦水,知道她的為難之處;因此,其他人自然會替她多留意孩子的言行, 必要之時,會施予小小處份。比方說:吃飯不守規矩或者對大人不禮貌時,甚至不乖乖洗澡或睡覺,我們都會輕拍孩子的手心,以為懲戒,希望他不二過──但是效果有限。只有當孩子在玩樂時,壞毛病就不藥而癒了。原來孩子會用肢體表現出他情緒的不愉快;在他還沒辦法說出完整字句前,哭鬧是他唯一與外界溝通的工具,所以會如此激烈!
我們愈是期望孩子過正常一點的生活,無意有意就會加重孩子學習上的負擔與壓力,還不如反其道而行──先用眼觀察,再善加利用與孩子互動時引導他用最佳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即便言行有了偏差,也能在壞習慣尚未養成前調整過來。當孩子笑聲愈多,相對EQ就會提升,自我表達的能力也能強化;至少不必用負面的字眼,使人生厭。
接納孩子,先讓他學會開朗過生活;心情愉快了,哪還需要藉由罵人來宣洩呢?大人們應多加避免禍從口出,從這孩子的臉上我看到的是,么妹的公婆應該很會罵人吧,希望我不會再聽到更驚人的語句才好。
@影片引用:陳昇及陳綺貞~唱<你一直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