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23, 2007

另一種聲音【創意box】




  政治人物一旦知道自己在該領域裡角逐中敗下陣來,多半也只能摸摸鼻子黯然下台,不過其影響力依然驚人;只要用對地方,且在對的時間點上重回起跑線, 任何可能性都是有可能的。在2000總統大選中高爾失去了總統寶座,但他卻選擇重新出發,以「作家」的身份。

  政治上的競賽使高爾有機會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離開政壇的這段日子裡,他製作的一部「環保紀錄片」而且還在200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榮獲最佳紀錄片、最佳電影歌曲等大獎,對他與團隊來說不啻是一大鼓勵。接近自己熱愛國家的人民,或許他無法忘掉掌聲,但他更體會到除了總統之位可以呼風喚雨之外,另有更直接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理念,就像他在七月份發起的七大洲連線舉行的「活力地球」演唱會,希望藉由這樣的演唱會傳達出某種特定的訊息:為地球請命,呼求人們關注因全球氣候發生劇烈改變的危機,很巧妙的也幫助了高爾推上了人生另一高更峰。

  有影片,當然也集結出書:透過文字,高爾企圖以一個說書人的角色,向世界公布一項千真萬確的事實: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危害必須受到重視!人類才是原兇;如果再不加以改善對環境的各種破壞,人類的末日將提早來臨。  

  但這跟美國現任總統布希有何關連?為何要在書中批評其施政?若不是美國總統的無能,這強國應有所作為,以領導其他國家一起對抗全球暖化所引發的諸多問題;不過,顯然的美國白宮並不十分重視這一議題,所以高爾便以作家兼美國公民的立場評論布希,想來布希也沒料到這手下敗將竟又捲土重來。新書的超高人氣,幾乎讓高爾成為重所矚目的人物。

  不得不承認美國白宮的態度,總是對其他國家政府有試範作用;如果連如此強權國家都對環保議題視若無睹,那麼就算世界末日,其他國家也會充耳不聞, 任憑環境污染持續惡化。

  由此可證,政治人物就算退出舞台,還是有機會鹹魚翻身。關乎民生議題向來從不缺席,人民背後的支持應是對生活環境品質提升的期盼。問題是減少污染源就等同剝奪了人類為舒適生活所造成破壞,真要做到零污染,恐怕需要徹底改變其生活態度,從教育著手才是。這場硬仗還有得打;習慣既已養成,說的比做的容易──除非立法讓人民有所適從,不得輕易觸法,這才有效?!    
@影片引用:An Inconvenient Truth Trailer
@參考新聞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23/1/eq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