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5, 2007
中天綜合台~中天書坊【最愛這一台】
參考網址~http://www.ctitv.com.tw/new/36/book/
影片引用YouTube~島田莊司 專訪-1
這是眾多頻道中少數有介紹文字與作家的節目。我喜歡看,因為自己逛書店的時間不多,多半都在網路書店購書,又較便宜(折扣)──這節目的出現剛好可以作為購書的參考,是不錯的選擇。
閱讀是件很私密的事。一對一跟作家交流,所以不能被打擾,否則會很掃興!這節目最大的特點是會有較長的時間與作家或者相關出版業界的人士對話,很成人;如果觀眾裡有未成年的少年或者小孩,就有看不懂的疑慮。我不知道現在的小孩喜不喜歡閱讀這件事?不閱讀又如何談競爭力?若不能從小培養思考與閱讀的習慣,等長大後再來想辦法就太慢了。
我是一個以成年人的心態來觀賞這節目。當中我也對少數能上節目受專訪,也拜讀過的作家有進一步的瞭解。坦白說,文字比起作家更吸引我!但聽作家說話,也是另一種閱讀型態:觀察作家如何在臨危不亂的情況下,發出驚人之語,又或者坦率表達對創作的想法,我都覺得觀眾的耳朵是有福的。
節目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一個禮拜一次,我還覺得不過癮。要是受制收視率和預算影響的話,可否考慮調整主持的內容?光是找些作家上節目,恐怕有些單薄──閱讀這一塊,社會大眾需要被教導和潛力的部份太多了。
文字應有其生命力,其活躍的程度絕對不輸給其他娛樂節目;但也有些門檻, 讓人誤以為感覺生硬難以融入,其實不會的。「書」是引導作家與電視觀眾拉近距離的利器,也是阻礙;對書種的介紹上,作家雖然隨性談些創作時的動機與趣聞,不過有些文字的律動,還是得依賴主持人的轉述(口齒清晰)才能完整傳達至觀眾心裡,產生認同,更進一步以「實際購書」來支持作家繼續寫作。
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是穩重的熟男代表。學經歷之豐富,自不在話下,我也很欣賞。只是對於社會知識份子以外的觀眾(藍領階級)可能有些距離;若能打破,會更好!
像家裡就只有我愛看:因工作上的需要,吸收新知是必要的;但像上了年紀的像是我媽和我爸,根本就不看──他們的回答是:看不懂?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驚人,加上出生率驟降,真的需要讓廣大的年長者有收視好節目的權利。很期盼,知識和文字能無國界;起碼,看得懂中文的觀眾,無論男女老少都能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像這類型的知性節目(優質)要做的突破可能需要實際參與觀眾的生活,互動的機制才能更加頻繁。
閱讀與電視可否並行?至今我仍抱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