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29, 2007

再給我一天【心靈小說迷】




英文書名~For One More Day
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頁數~276頁
出版社~大塊文化
@影片引用YouTube~Gene Vincent - Be Bop a Lula
@書封面引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6020

  與「死亡」對話,那需要莫大的勇氣,還有「不怕死」的精神──閱讀這位作家的文字,真的需要有些心理準備……。

  死亡本身是一種不滅的狀態。它就是一而再的發生,沒有開始,也不會有結束。如果硬要讓它現身,可能就需要藉助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或者是你自己喚醒那已經死去的記憶──但要是不能從死裡找回一點什麼的話,一再淪為死的僕役,奔走在無意義的目的上,你肯定會受不了這種毫無效率的跟隨,甚至是盲從。

  這本書的作者彷彿在跟自我對話,也像是心理諮商那樣,唯一的不同是你不必花大錢就能享有這項優質的服務。當人經歷傷痛的時間一久,會很需要,更加的依賴;話雖不多,可是每句話都像針扎,句句實言,卻也讓心中絞痛起來──你需要意志力走完這療程:文字比手術刀還要快,迅速替你療傷,不一定止痛?!

  故事往下走,是否有說不出的感受不斷敲打心門,始終開不了──根本是沒人應門。 
回溯成長的歷程,曾經和已經都不再讓人覺得確定;相反的,是更沉默地走向未知:在某處等著自己再次說出宣言,難得把人生說得如此不堪在你意想不到的因果裡,反反覆覆。只稍微拉扯這卷回憶的帶子就有可能扭曲變形,無法解讀其中的真相,任憑它遺失在某個遙遠的地方。

  說穿了,那是時間的故居。有時候它會折返來探視你的現況,而人的反應不一:有的心情大為平靜,有的則是連呼吸都會發出轟然巨響。

  有呼吸就代表著有生命存在,數量可以被複製;在作者筆下的小人物,沒有太多豐功偉業可講,但他們的人生已經夠精彩!生死交疊,譜出美麗的樂章,像吟詠的詩歌,聽起來似乎是悅耳之外更高的境界。有心聆聽者,必然聽出弦外之音!

  與親人的情感連結是除了上帝以外最直接的召喚,你不能否認這層關係是如何影響現在的你。我不知道要怎麼形容才好?作者肯定知道有許多讀者都需要被提醒愛是如何發生以及被無情的奪走時,你會有多懊惱!(即便你不曾以為家可以一輩子帶著走的記憶) 

  如果父親的印象是模糊的;母親或許能夠讓人在短暫的過往中找回幸福,似乎母子間對話比起父子更吸引作者的興趣。「隱藏的事,沒有不顯露出來的」這是我習慣閱讀《聖經》時,最難以忘懷的其中一小節,這也意謂,跟人性脫離不了關係的事物,沒有不被揭露出來的。好就好在多年後當人事全非,你可以再尋線找出;你可能會再次感到挫敗,甚至苛責自己的不是──那是自的一種行為;但也唯有這樣,才能找到勇氣,重新出發,給予新的一天,更多的力量。

  死,微不足道!進出這門的人自古至今串流不息,也不曾聽說它會老去,因為老是吸納更多的人,更多的結束,還有來不及說完的故事……。

  用「寫」的人生,值得商榷的部份有多少?人們無法寫自己不知道的事!知道的事可以加油添醋又或者刪除一些令人尷尬的情節,書中沒有這方面的考量,因此讓人必須要一口氣讀完,才肯善罷干休。我讀著我熟悉的文字,同時也在陌生裡打著相似的節拍,有什麼東西刺激了我,濕濕熱熱的。

  碎了一地,愛這才盈溢而出,撫平經碰撞才有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