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Kramer vs. Kramer
中國片名~克萊默夫婦
@電影海報引用~lib.verycd.com/2003/12/05/0000001459.html
@影片引用YouTube~The STARS-Very Thing-Kramer vs Kramer
一個不快樂的女人,因而捨棄婚姻,放下最不捨的子女遠走高飛──她能去哪裡好安身立命?男人身為丈夫,又是孩子的爸,又要如何重整失序的家?離家的女人,子女頓失依靠,在父親從未參與的生活中必須重新適應,子女的難處接踵而來,關於教養都將陷入無盡的困頓之中。放棄或許是個辦法,但那絕對不是最好的方式。
沒有女主人的婚姻,徒留生活照,都是不能承受的痛;對於男主人,那是敵對的關係,沒什麼好說的,可對於仍需要母愛照料的子女將難以承受。同樣的生活態度,卻不願破碎的婚姻另尋出路,一昧自我欺騙,自我中心的意圖十分明顯,也相當愚蠢不智。男人與女人的戰爭,延燒至工作職場,影響男人引以為傲的成就,那就大事不妙!到底婚姻是什麼?一拍兩散,真的就只能以離婚劃下句點──那以後怎麼辦?
誰來拯救家庭?離婚不能,情緒也不能,單憑一己之力更難。挑戰父親權柄的子女,一是為連日來不愉快的生活宣洩;二來是為父親的冷漠感到憤怒,那是身為子女最直接的反應。在幼小的心靈裡,能否找到過去那份洋溢在臉上的幸福?在父親的臉上是一堆問號,多到子女只能藉由哭鬧等候。
愛就是彼此痛苦與折磨,這當中有許多是對絕望的抵擋。沒有太多時間可想,於是女人出走,把自由當成一種信念,勇敢做出抉擇。選擇帶出不同的影響,在子女身上是如此,在成年大人身上也同樣能夠預期。工作的挑戰不比生活艱難,男人依賴的信仰不能就此崩毀,所以就必須在找另一個與母親和女朋友相似角色的女人來代替。男人不能沒有女人──如果還有家庭,還有子女要養,女人必須成為分擔的角色,在男人無助的時候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沒有婚約,單憑感覺與肉體維持的關係,母親在哪裡?在某處暗自啜泣,並且憎恨自己的婚姻與過去,或者不停想著如何把這道深刻的傷口撫平……。子女的傷口,常在父母的忽略與一再的傷害在意外中發生。而男人也在同樣的地方跌倒,不聽妻子痛苦的分訴,男人只能逃跑──跑到,再也不聽自己和妻子間的爭執,被迫做出厭惡的選擇。
生活依舊往前,過去卻沒有消失,在分居的兩人生命裡留下陰影。偶會碰面相聚,兩人就像陌生人一樣,所知不多卻又必須裝出一副關心的態度,好讓談判能夠繼續,誰也不肯讓步。女人脫離痛苦的婚姻,是為自由,那麼男人又是圖什麼?當彼此為了爭奪子女的監護權,開始展開行動:各自以父親與母親的偉大身份彼此相互攻擊,好說服對方放棄原本就該共同合作的職權──那種自私的行徑,恐將引來子女更大的不悅,也是將傷口擴散至更無法收時的地步。
男人和女人穿上父親與母親之後,開始感受失去正一點一滴形成,子女敏感的痛楚, 這才傳至反應遲鈍的父母心裡。兩個人的愛情結晶,變成負擔,也變成互推的燙手山芋。父親與母親的角色,沒有扮演好,接連工作也跟著丟了;生活重心盡失,如何找回美好的過往,都需要逐一省思;對付失敗最佳的辦法就是誠實與道歉,而非執意孤行?!將一切過錯歸究環境,再無退路的情況下,又將發生怎樣的變數?
家庭是事業,婚姻就不能等閒視之,子女是最好的觀眾。男人身兼父親的角色,單親爸爸是職稱,也必須在工作上成為助力,而非阻力。另一個有家歸不得的母親呢?她也將重回她的職場:家庭。面對法律判決與成長瓶頸的諸多掙扎,法律只為知法的人效力,並帶來必要的保障。(權利與義務知道的人並不多,否則就不需要在離婚官司中爭取子女的撫養權撕破臉,六親不認,自打巴掌)
對簿公堂的唯一好處是:學會如何傾聽彼此。對與錯的攻防戰,就等於是在重新教導幼稚的父母如何儘快瞭解肩負的重任,耗費的人力與時間也算是值得。子女明白最大的輸家,卻是從此失去的成員:父親或母親。
親情只能在一個家發生,還有原諒──我想,只有「愛」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