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Invisible Target
@電影海報引用~http://www.dianying.com/ft/title/21001
@預告片引用自~YouTube
@獎項~本片入圍2007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光看片名就大概知道這是一部很陽剛的電影。其中有爆破、打鬥場景絕對少不了。電影多少都會反映現實人生,電影要好看就不能脫離現實,特別是描寫市井小民的心聲,光是有遠大的理想還不夠,得遵守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才能玩下去。
人命只有一條,再怎麼玩都比不過搏命演出;過去我們所熟悉的成龍一派演法就是這樣:真槍實彈,不用替身;不過這樣的電影若要真實呈現,那麼演員的壽命也因此有折損的可能。演員也是道具之一,而且是活道具,稍有不慎,麻煩可就大了。輕則受點皮肉傷,重則喪命──
「警匪片」你看過多少?在香港導演眼裡,什麼樣的警匪片最有看頭?第一匪徒一定要冷血,擁槍自重,目無法紀,這就是匪徒的真面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如此張狂惡徒,正義又在何處現身?若不是經歷苦痛,哪能瞭解伸張正義人人有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惡治惡或許殘酷,但非正義之手, 如何捉拿?就得繼續往下看。
「便衣刑警」總該聽過吧,警察不怕壞人,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會不了解吧?片中將香港警察執勤與生活,分別詮釋;有趣的是,法律專找壞人麻煩,對於知法犯法者也同樣有效。好警察如何定義?絕對不是電影中演的那樣,但在這裡不是雞蛋裡挑骨頭,而是重新演義警察,全看導演功力如何而定。
香港警察的制服很酷,不難看;只要穿上,一股英氣逼人,邪魔歪道難近身。失意警察的心態又為何?面對過不去的傷痛記憶,如何撫平?繼續痛宰壞人,只能如此以慰死去的亡魂。緝捕罪犯是責任,同是義務;如此賣命是為了啥?當然是為同樣身為受害者的家屬討回公道。
善惡總是相互制衡,也把警察的形象推上至另一境界;還活在過去的警察, 心裡只有一件事:殺盡所有壞人(有腦/無腦都是警察最致命的缺陷)壞人不壞, 怎麼使壞?他們的腦子天生就很靈光;因此警察特別為此傷神。
壞人很能打,打的可不是花拳繡腿,真材實料的功夫。帶著東方神秘武學的精髓,才讓這片有了現代武學的風貌,就算不穿古裝,也能來去自如。罪惡的起源,查無可考──人性的內幕,揭發之際,無法可管,也讓善惡之爭,陷入膠著。玩命的職業有多少種?就看你賭多大而定,沒聽過小賭會喪命的,喪志倒不少。鐵漢是一般人對警察的刻板印象,柔情的那一面誰知道?不容懷疑。
職業病特別重,就屬警察為最。以智慧辦案,也必須體力驚人。身為公僕的人民褓母,面對最大的課題,不在於抓多少罪犯,漸少慘案發生,才能讓社會治安不亮起紅燈。
「錢是萬惡之根」這在裡也行得通。人性掙扎成了重頭戲,細看各個角色對人情世故的反應,就能探知接下來的情節該哪兒發展。線索多,真假難辨,全仰賴警察辦案直覺,結合眾人之智,應能早日破案。
單純的警察/憤世嫉俗的警察/懷才不遇的警察,市民的觀感又是如何?
只有在受到屈辱的時候,正義感才有行使的必要,比起擺起警察的架勢更有用哩,這就是身為香港警察的不幸;他們辛苦沒人知,無怪乎在罪惡猖狂的環境裡,警察也是人,也有情緒和不滿──如何宣洩?還得看時間,否則又帶來不良試範,令市民反感那就糟了。
回歸本性,警察是男人的職業,打架是常態,逞英雄也是。任何人終究不是鐵做的,有感情的嘛,所以學會幽默,可以調劑身心;不然看人打架,哪裡有趣!電影剛好可以補強這一塊,也充滿想像空間。
亡命之徒,談什麼平安度日?整天與死神共處,已無勝算。鬥力鬥智,善惡如何收場?混亂之間,命運昭然若揭。
香港電影似乎走出一條路來,指日可待。
電影轉搞創意,沒有這一步,電影的把戲就再也唬不了人,成了票房毒藥;在這電影中我找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