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07, 2007

另類賺錢術【國際新聞讀後感】



@影片引用自YouTube~Des'ree - It's OK
@原始新聞出處供對照參考~http://www.udn.com/2007/11/26/NEWS/WORLD/WOR6/4112943.shtml
@照片引用自Flickr~http://www.flickr.com/photos/visualpanic/233508614/

  想不到吧,歐元變得如此好用!「撿便宜撈好康」舉世皆然,就連歐洲人也瞭解錢該在花在刀口上──無用的消費先擺一邊,全力主攻廉價商品一次購足, 加上聖誕節的買氣正旺,不狠花一筆是不會善罷干休的。相對的,美元變得很不好用,這都是「美元兌歐元匯率上周再創新低」搞的鬼!如果美國人早知歐元會那麼強勢,想必會把手上的美元提早一步換成歐元賺取匯差,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今年的聖誕佳節,美國人一定很不好過。

  不過美國商家瞭解在愈是不景氣的情況下愈是知道如何刺激消費(為求生存)為了自歐陸遠道而來一批批湧進美國大肆消費的嬌客,怎敢怠慢,特別推出額外的服務,像是提供西班牙語的翻譯服務,方便不諳英語的歐洲客能有賓至如歸的感受。之所造成奇特的消費景象,有經濟學家就認為「次級房貸風暴」是削減美國人消費力的主因。連帶的也讓像是英鎊、日圓等貨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的優勢外,美國零售商向來會在購物季開賣首日大打折扣,也吸引他們趁此時到美國採購,因為實在是既經濟又划算,就算多花機票錢橫越大西洋也值得。(哪裡便宜就往哪兒跑)

  遠渡重洋的觀光客向來是商人眼中的肥羊,但真能成為消費高手者必然對於自身的財務管理與相關財經趨勢多少都有敏銳的直覺與平日勤作功課的結果,否則哪會知道錢可以因匯差的影響而使錢變得更好用。賺錢容易,可能不知其潛在風險;當錢變小時,才知就算花錢也等同是在賺錢。以往許多過時的理財觀點似乎需要重新省思,好把少少的錢變大變好用,不必再為錢所苦。 

  缺錢的窘境人皆有之,開源與節流並行勢必能夠緩解錢事問題。投資理財已是全民運動,至少在台灣是如此;各種投資管道應運而生,如果不是需求若渴,也不會蔚為風潮──很多人都在想辦法如何「以錢滾錢」?切莫一窩風?!瞭解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否平衡,才是理財的第一步。想像一下,當降低損失成為生活的全部,你會如何運用手中有限的金錢,當然是把風險加減算,答案呼之欲出。整體來說,適當的消費不壞也不賴(生活要過得好,還要過得智慧,必然的代價你不可不知)這趟美國之行,有人樂翻了,卻鮮少有人去把生活確實的建立在物質以外的事物上,那是再多錢都滿足不了的。(親情的疏離該怎麼辦?失戀了又該如何?竟不知去哪裡買?!)  

箴言第二十三章第四至五節:
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