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引用自Flickr~http://www.flickr.com/photos/cresk/500037056/
@影片引用自YouTube~Frank Sinatra - Fly Me to the Moon Lyrics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法,要到幾時呢?你們看!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他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許甚麼人出去。」<出埃及記第十六章第二十八至二十九節>
神常向人提醒許多事,不過祂始終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人對神,不能同神對人那樣專一?
人只在困頓中發現到問題與缺乏,卻無心瞭解造就環境一切結果背後的那位神到底有何心思?特別是對人,祂如此感興趣?!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初,經歷了許多艱難;當中神也親自向人顯現祂的能力,幾乎能在一夜之間改變大自然,這種無法言喻的力量,使人敬畏。
神有多神?人們眼見為憑,雖然這樣的信心不足與現實抗衡,但也是進入神應許地必要的考驗,神試驗人心的目的何在?
知人莫若神!以色列人身上的優缺點,神全看在眼裡。
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埃及記第十六章第二至三節>
人很誠實,也不愛聽假話,特別在自覺受缺乏時尤為明顯。
離開了為奴之地埃及地以後的日子,全憑藉著信心;這時現實裡的各種問題,就有可能將我們不堪一擊的信心給擊倒。原因何在?
忘不了過去,不願去夢想未來。卡在中間,進退不得,這樣的光景以色列人體會甚深!他們懷念起過去受埃及人欺壓的日子,儘管毫無人權可言,起碼還能存活!?寧可相信敵人會同情自己,卻不願百分之百的相信愛人的神可以給予的協助大過仇敵──以色列人分不清好歹,只想滿足自己,忘了神?!
神看顧以色列人是出於愛,這愛的奇妙在於祂傾聽人們的呼求,摩西的興起便是一例;從無到有的過程裡,是誰幫助以色列人打退埃及人的追兵──是神, 這話無誤。
即使以色列人逃過數劫,依舊不肯順服神。
面對現實,以色列人有比解決問題更深的功課要學!
那是什麼?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哥林多後書第六章第十節>
態度,是信心的關鍵!
現實問題固然迫在眉睫;但仰望神的人卻是一樣好處都不缺。
信心能成就的不只是超越環境,而是與神同步,讓信心發出力量,扭轉乾坤。
摩西又說:「耶和華晚上必給你們肉吃,早晨必給你們食物得飽;因為你們向耶和華發的怨言,他都聽見了。我們算甚麼,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乃是向耶和華發的。」<出埃及記第十章第八節>
「神是賜平安的神,不是降災禍的神」如果我們不能瞭解這點,那麼信靠神就等同是在欺騙,難道不知道──
不要自欺, 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拉太書第六章第七節>
信神,不必信得那麼累──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便是出於那惡者。
神從不虧待人,祂恩待人,也給予人最需要的幫助。
行走在曠野裡,最大的保障就是神;祂透過摩西賜下兩種食物:一為肉;二為嗎哪。
肉食,不難瞭解──那是以色列人過去舊有生活的方式,他們無法根除存於內心的渴望。埃及地的生活所帶出的影響早已根深柢固,至少以色列人當時還無法完全克服。
嗎哪?
是另一種天上的食物。
這食物,以色列家叫嗎哪;樣子像芫荽子,顏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出埃及記第十六章第三十一節>
嗎哪若要具體形容,就如以色列人所說的──有肉可吃便罷,為何神還要賜下這種特別的食物,而且是必須在當天食用完畢?
露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出埃及記第十六章第十四節>
既是出於神所賜,按神吩咐收取,便無可議之處;只是以色列人初見此景,心中起疑,可以見得對神的認知,的確淺薄,近乎無知的地步。
兩種截然不同的食物,為要過全然不同以往的生活,以神為首──改變是勢在必行,神也為人預備安排妥當。
曠野是不毛之地,沒錯。也是信心生發的最佳場域。
神的同在,在人需要神時,那種迫切的需要,可以讓人看見神聽見神。
抱怨,只是在浪費口水──嗎哪觸手可及,只在人自覺一無所有之境,供人食用,好長力氣。
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要按著各人的飯量,為帳棚裏的人,按著人數收起來,各拿一俄梅珥。」以色列人就這樣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出埃及記第十六章第十六至十七節>
從中可知,以色列人中,醜態盡出──信心的高低,即見分曉。
信心必須成長,就必須放下自我。
「嗎哪」有「這是甚麼」的意思。
用以色列人的眼光來看,如此特別的食物,可以滿足自身所需用的一切,依舊是稀奇得很,在神看來,那不過領受信心時必要的過程;若不吃這嗎哪?如何切身感受神的慈愛,如此看來,這曠野之行,是自掘墳墓?其實未然。曠野使人性顯露,初嘗這恩典的滋味。
咀嚼再三,使之力量可復原。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也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致歪腳(或譯:差路),反得痊癒。<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十一至十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