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引用自Flickr~http://www.flickr.com/photos/matthewfch/1319531879/
@參考網址~http://www.animalplanet.com.tw/_home/
@影片引用自YouTube~Jon Mclaughlin - Beautiful Disaster (Live on PCTV)
第一次見到蝗蟲是我兒時在住家附近的野地發現的,那時只覺得這類的小昆蟲不傷人,又正巧可滿足我活蹦亂跳的個性,所以三不五時會抓來把玩,不過看了這節目後,我突然有種說不出的驚恐,原來昆蟲也能造成極大的災難。像是以科學家的角度探尋造成非洲境內連年的蝗災,令人避之為恐不及,使得該國的農業受到極大的重創,引起科學家的好奇,想進一步研究蝗災的造成的原因。
民以食為天,昆蟲也是一樣。牠們經歷幾個重要階段,其中科學家將蝗蟲加以歸類,並且密切跟蹤,從當地人民口中得知蝗蟲出沒的地點進行實地勘察:採樣,並且確實記錄每一個相關的細節,比對,然後透過推論整理出個大概──覓食是昆蟲的本能,但也因著如此與人類的社會產生衝突;為了食物,人與昆蟲的戰爭從此沒完沒了。若想完全消滅蝗蟲以目前的狀況來說仍無法根除,只有透過比較科學的方法才能有效抑制不當的增生所造成的危害。
我說過,蝗蟲是我小時候不可或缺的玩伴。看著牠們形如盔甲的外形以及似人臉面的容貌,近距離觀察的確令人不寒而慄!特別是當牠們基於本能群聚在一處時,數量驚人到你無法忽視!滿天過境的蝗蟲,一想到都會頭皮發麻。更何況有許多當地居民所種植的農作物竟被蝗蟲吃得一點不剩,其中的嚴重性就不能等閒視之。
現在我才瞭解蝗蟲跟蛇一樣會螁皮,並且體型與顏色都會隨著步入成蟲期而有所改變。這足以證明當數不清的成年蝗蟲以數量抵過受到獵食者的入侵,依然繁殖興盛,人類所能採取的辦法,不外乎透過化學藥劑的噴灑適當的撲殺害蟲, 才能讓為害的程度降至最低;起碼,不會讓農人辛苦的耕作化為無有。
非洲境內物資短缺,加上國家財政赤字嚴重,人民生活極為艱辛;不過在對抗大自然的災害,或許我們可以慶幸的是至少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如果連蝗蟲的棲息地都遭到人為破壞,恐怕人類得付出更嚴重的代價才能使之復原。
與自然共處不易,但破壞人類卻是一等一的高手。不消說,科學家更擔心的是蝗災或許會使農作物的產量銳減,政府相關單位若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並且積極保持自然生態的平衡,人類面對的嚴峻考驗又何止這一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