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引用自YouTube
@照片引用自flickr
這是啥意思?就是選擇性的開或關,不然每件事都會變成巨無霸,壓垮自己不說,還會連帶受影響好長一段時間,無法專心正事。感覺到底是怎麼來的?它為什麼能輕易在人心中留下一抹陰影,好壞難料。
依我個人經驗看來,感覺因人事時地物而有所不同,影響層面也因人而異, 加上情緒釋放的取向也與個人習慣作息,甚至與性別相關,所以感覺易成災星,也就不言可喻了。往往好的感覺,飛快來去,你根本抓不住;而壞的感覺,老是霸佔空位不放,難怪有人習慣性陷入鬱悶,久而不自知,變得難以相處,人際關係也老是出問題。「請神容易,送神難」依賴感覺,讓人變得遲鈍;凡事不經大腦,脫口而出惹上禍端,自尋苦惱。
可能的話,別再把感覺當成寶──它的不安份,是出了名的;所以,適可而止,便能杜絕因感覺誤事的遺憾。常聽人這樣說:「我對某人很有感覺」「我對某事很有感覺」「我對某物很有感覺」「我對某處很有感覺」彷彿拿感覺就能解釋一切,說來動聽,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感情豐富者,是否容易誤觸感覺設下的天羅地網?感覺永遠取代不了實物,當然也因有心人的刻意想像下,催生出接近完美的虛體,可能是透過網路抑或大腦中不時在夢中串連的情境,引人入勝;但有時間性,過了就會自行剝落,灰飛煙滅。短暫的事物為求絕對,也會以美的姿態現身,撩撥心弦,易生幻象易如滅。
感覺亦敵亦友,看你如何善用這天賦異稟,不必過度追求;若非靠感覺餵養現實裡不曾有過的滿足感,當成是餘興節目,倒也無妨。剛好自己偏好以寫作轉移焦點,自大的感覺也就無所畏懼,看它是一隻迷途小鹿,回歸山林──世上沒有非要不可的事,除非已心裡有數,自知非己莫屬,那就坦然接受便是。
「預感」是它的結拜兄弟,同卵雙生,各懷鬼胎。一個是剛烈性格,直言不諱;另一個則是精於操弄時間,製造神秘感,故佈疑陣,可以說是虛晃一招的最佳代表。反正,擾人清夢,不得安寧,是為目的;只要收回心神,不受愚弄,即相安無事。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聖經.傳道書》
無須為一時的沮喪所困,要嘛,另起爐灶,說不定大有可為;換言之,機會非人所言,它──自來也。代價是…自己該出的那分力,一樣也別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