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My Blueberry Night
@電影資料參考網址~http://www.imdb.com/title/tt0765120/
@電影海報引用自~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2446
@預告片引用自YouTube
在片名前面的年份,我是以美國上映時間為準,而在台灣是在2008年上映 未避免引起讀者誤解,特此說明。電影的節奏讓人很舒服,沒有一開始的激情,一切都從頭說起,需要細看並且體會的一部電影。
夜晚是屬於不回家的人,也有的是無法回家的人的,夜讓人迷醉,從時間看來是如此──那時段最容易入睡;儘管不回家,或者在特定場所,生活與工作,攙雜著情感,直到夜裡才逐漸發酵。
透過鏡頭故事持續進行中,反觀人物成了最不醒目的活道具,是電影旁白裡一個微細的泡沫;聲音快過身影,在變換的姿態中遙遙領先,所以用聽的也能看出這電影裡的精彩。顏色豐富引出情緒,也把眼前諸多的恩怨情仇帶入下一秒, 在微醺之下緩緩釋出,連人性之中的極端反應,都那麼快速,跳出你所能感受的範圍,能做的只能飲泣:一個人獨自承受。
隨時有音樂填補空隙,那個最不需要對白的情境,音符能夠說明一切
不知道你相不相這個,工作本身就會令人上癮,走不開的。一切都不再是原來的樣子,隨即有意外發生,在每天不同時段裡上演,舞台沒有星光,自然無法聚焦,如同不喝醉的夜,總是那樣令人鬱悶;眾人皆醉,我獨醒,又是一夜過去了,沒過去的是對過往的割捨不下。
有誰可以在失去依賴與習慣之後恢復,工作可以,生活卻不能,那才是問題?!屬於醉鬼的世界,有什麼?除了酒精,就是趕不走的夜──
一段遭放逐的夜,說出一段美妙的時光……
我們都在找尋,跟別人無關的連結,跟自己相關,以及渴望;即使消失了,還會再發生,就在自己的心中重覆,關不掉。伴隨著情緒起伏,變得難以理解,也無須理解,那是事實:曾經發生過的事。夜裡最需要光,有些人天生就有發光的本事,特別在深夜裡,可以隨意進出別人的世界……。光是這樣的人的信仰,讓人有機會崇拜,發生改變。
另一種人,專門以文字寫下獨白,完全將黑暗說服,包括一個喜歡在人群裡努力生活的女子;她有自己的世界,也用自己的方式與外界連繫。甜而不膩的藍莓派是她吃過的零嘴:一種被認同的感受,不覺被拋棄,所以堅強。幽默感十足。
中間有什麼地方說漏了嗎?不可能,因為長夜不分地點,時間一到,它就會發生,其中的故事耐人尋味。
夢可以解釋許多的不愉快,特別能夠淡化或者強化某件事,試圖釐清真相, 卻想不到被夜所矇蔽,明明是醒著的,始終受困。雖然沒有立即喪命的可能,但也相去不遠;醉的定義是什麼?不由自主,也許吧。把時間分割這件事,很讓人陶醉,像是一種奇幻冒險,卻又說不出為何如此堅持?真假虛實必須用一些符號代替,好展開新局。結果只有兩種,現在竟然出現第三種:灰色地帶。
這被刻意營造的氛圍,有人自覺,也有人早看透這點。
我說過了,這種人天生就會發光,在夜裡不像是睡著的人,眼光精準,不帶威脅,知道自身的處境,穩定得不似凡人,倒像個聽眾,專門聽取別人的遭遇,尊重的成分大過同情,因而受人歡迎。得失從不是問題,而是努力嘗試與時間拔河,看是愈夜愈醉,還是愈夜愈沉,她的光芒畢露。跟夜扯上邊的人都會說,那是一場極大的賭注。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十賭九輸,就讓夜再次佔據了理智,刻低調,也默認夜的存在,無法取代。
白天是另一風景。一切都活生生的,看不見停止,用以驗證黑夜的魔力驚人。方向不偏不倚指向某處,那裡有什麼?像是猜謎性質,很有意思的。
時間的轉換,同樣是困惑,如果不知身在何處的危機,看似可笑,也有其邏輯,導向一個結果。自我放逐算不算?毫無目的遊走,只為清醒之後能夠有個不錯的答案,可以證明自己。習慣一旦養成,通常適應不良的機率極高。
事件本身帶著隱喻,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往返,沒有一定。
彈性問題,用個很生活化的方式示人,搖擺不定──直覺會主導一切。回歸原點,什麼才是直實,而什麼又是虛假?兩者太過相似,不易辨認。當夜降臨大地時,你首先看見的是溫度,你不得不改變穿著,穿脫間你很能相信這件事的道理所在,以不變應萬變,生活才不致失去意義。參與並且享受,有節制的;同樣試驗性質,態度可以為此調味,適合飲用,不致宿醉,欠缺內斂。
如果失控,也不失為一種經驗談,亦如提醒。
反問自己:生活又是什麼?不能太過乾淨,完全隨性調整,漫不經心地,自我調侃,略帶譏諷。愛情這時總該出場了吧,是該──但不嫌晚;遲來的甜蜜,再吃上一口之後才知上了癮,滋味無窮。
甜點就是這樣,常吃會想吐;可是久久一次,那味道一生難忘!你說那是不是生活的最終?(初衷也一併問了)是啊,一部用視覺與聽覺的電影,奇幻的顏色,愛上的感覺,令人捉摸不定……。
王家衛,我服了你。
告訴我:你愛吃什麼?是藍莓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