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03, 2008

我要在你的身邊【聖經有感】



@影片引用自YouTube
@照片引用自Flickr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埃及記第二十五章第八節>
  神在人中間來往,祂為什麼要擇人而居。
  祂不像世人有忙不完的事,祂總是一派清閒,莊嚴自持,一開口都是驚人之語;摩西到神面前,必須信有神;若要神在我們中間住下,到底該給神預備怎樣的位置?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若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命令,你就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我也要使你在這些站立的人中間來往。<撒迦利亞書第三章第七節>
  摩西接受神為他預備的安排,而這樣的人必須對神的想法有一定程度上的瞭解與認同;否則哪能同心,更別說同行了!
  人要毫無困難地執行神喻,就給放下自我。那些自以為對的事,或許在神看來是個極大的錯謬,也或許你我不願行的事,神卻一再鼓勵我們去行,為的是要從中得著智慧;只有心中蠢笨的人不將神放在眼裡──以為是迷信──神找人,從來就不會有誤差;你該是怎樣的人,神可是一清二楚。

  為神忙碌,累不累?端看你是否是為榮耀神而行,並非瞎忙。
  將生活與信仰相結合,在現實裡發生衝突的事,比比皆是;那是因為我們以為理想中的狀態該是我們肉眼所見,但肉眼所不能辨視的事物,我們老愛妄下結論,胡亂解釋一通。
  神命摩西派人建造「聖所」是為何故? 
  人不能隨便見人,沒有預備心神不見,因人不願認罪悔改,因沒有自潔的生活是對神的藐視;所以藉由聖所,人欲見主需要進到這聖所裡,在此之前就得要事前做好準備,隨意進出聖所,恐怕有罪被神看穿,不免受罰。

  耶和華說:「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嗎?」<耶利米書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節> 
  既是充滿天地,又為何要人建聖所,豈不多餘?
  對人而言,見神乃是件大事,因要聆聽神的訓誨和管教;如果人不先行自潔之禮,態度依舊輕浮、出言不馴,神的手中的杖,必然加重在人身上;那人的生命可能將受困乏,為要給人自新改過的機會──認罪的過程是對自己誠實,當然也是對神誠實無欺。聖所是神具體的居所,體貼人肉體上的軟弱,也有相當的警剔作用,免得人言行上有失神兒女的分寸。
  就像父母與子女同住般,有哪個父母會完全依靠子女的喜好擅自更改房子的結構,以父母的經驗來說,長輩總是知道住在什麼樣的環境最適合子女成長了。同樣的道理,子女若不愛與父母來往,肯定有隱情,更令父母憂心不是?

  在埃及受苦役那麼多年過去了,如今回歸於神,以色列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已是餘數,需要一個安穩的家。摩西受神所託建造聖所不就是要恢復天父與你我的多年失連的關係,重新打下根基,不再以過去舊有的生活態度去面對自己的信仰,而是打從心理降服於神;否則神又何苦要摩西上西乃山,將所有一切命定的法則授於百姓,以此準則而行,免觸犯神怒──再說……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十一節> 
  平安抵萬金;雖在埃及的生活有肉可吃、有湯可喝,可沒有半點自由,尊嚴更是被賤踏在腳下,這樣的日子迫使以色列百姓意識到自由的可貴,沒有人權, 毋寧死。
  甘冒與埃及人為敵的風險也要出走埃及的以色列百姓,心裡頭大概也明白, 神安排的道路就算充滿不確定感;至少也比受埃及人奴役來得有指望。
  天父的成全,也讓這出走改變了許許多多不信神之人的想法與價值觀,真切地去思考神對人的愛,超越現實,可以變為實際;以色列人腳下經過的路程,每一步都是信心,也是考驗。
  改變的過程是辛苦的,需要一番轉折;但也值回票價。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篇第十六篇第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