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26, 2006

2002虛擬偶像(S1m0ne)影評



  不管任何人說了什麼,都不能取代我們思考!
  一個不被市場接受的導演,連續導了三部爛片之後,他多年的心血都付之流水,沒有人再支持他,就連演員也不肯接演他的電影,他可以說是「票房毒藥」; 可他的熱情依然有人支持,這個人生前是個電腦軟體工程師,在看了他電影之後似乎得著了神啟──他嚮往電影中的世界──只可惜如此才華洋溢的導演居然不被看重;他於是努力創造一位虛擬偶像,藉由電腦與科技可以代替真人演出。 他的付出也因電腦螢幕微波的荼害而罹患了致命的眼瘤,將不久人世。
  沒想電影可以喚醒人的靈魂,就在導演灰心喪志之際,收到一個神秘包裹: 裡頭裝的就是這位電腦軟體工程師賭上性命的心血結晶,導演唯一能做的是繼續做他想做的事……
  在這五光十色的背景後面,充滿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替廣大的觀眾實現不可能的夢想就是導演職責所在,許多人心甘情願被騙,就因為現實太殘酷,這也說明了電影如此迷人之故。
  倒沒人想過用假演員執行這項任務,或許導演與觀眾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但都有渴望操控命運和情感,在螢光幕前那顆耀眼的巨星就此誕生。這跟誰比較大牌沒什麼關係,有關係的是演員的特質就是把別人內心中的渴望演出來,透過肢體、臉部表情,還有言語,就像每個人的影子一般。瞭解你,深知你的恐懼還有期待。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愈有名氣的明星,就要愈難搞。這只會令人反彈,要瞭解的是什麼樣的明星不會?用心演戲的演員!?在演過的每個角色中都讓觀眾印象深刻。
  導演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從工作中回到家停,要面對的依然是那些令人索然無味的生活與麻煩,而電影才是導演該去的地方!?
  就某方面來說,演員就是導演手中的一顆棋。每走一步都決定了電影的好壞,好的劇本沒有好演員和好導演,如何叫做電影?活生生的東西才是人們一再入迷的關鍵,可笑的是,故事本身大都杜撰;在美麗的外表下,演的都是虛構,真實的成份極少,沒有觀眾的眼淚多。
  可就是令人玩味了。
  在未被人拆穿謊言之前,也無人想要這麼做,因為不值得你如此……
  這位虛擬女星席夢,她能騙人,騙得你心服口服,最後連知情一切的導演也愛上了她;牽動的不只是他,還有他離婚的妻子。女人的嫉妒心可怕得要人命,女人看女人就跟男人不一樣,知道自己曾經心愛的丈夫竟被另一個女人玩弄於股掌間,她能不氣嗎?
  那種想要奪回曾經屬於自己的東西的決心,每分每秒都在滋長,直到付出行動為止。
  那種又愛又恨的心理,幾乎感染了每一個人。戲裡戲外都是戲,你能不看嗎?
  當然不能不看完?! 
  虛擬偶像出自人們心中,就必須回到虛無,在創造她的那雙手與智慧,最不需要的就是接受感謝和表揚。因為在創造的同時,也把這份殊榮全都寄望於席夢的身上,謝字仍顯多餘。 
  價值不被肯定,那一切的努力都無意義了。
  導演只導電影,但也需要有人紀念他的存在,否則會失去自我。 
  人生如電影,這話導演說得咬牙切齒……
  我以為除了席夢之外,還有更大的空間發揮,那就是演自己。這位靠電影起家的導演,該是重拾劇本演演一再被忽視的自我。
  自我的起點就在於他原本曾經失去的東西:他的家庭,由一個妻子和一個貼心的女兒所組成的地方,是他值得投入心血的對象──活生生的,有血肉、有陷缺的世界。 
  人畢竟是人,又怎能竄奪神的位置?製造神話,只有上帝最適合這角色。
  這世代要人相信神話,就得先把謊言統統丟掉,別再依賴它! 
  「當然擁抱希望的初衷,並不犯罪,只要別再說謊就行了,」記住這句話。 
★圖片引用:http://www.imdb.com/title/tt025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