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30, 2007

曾志堯~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理財書推薦】




★書封面引用與相關參考網址~http://www.17buy.com.tw/
  人生如果只有「數字」問題,問題不大;大的是,我們都以為數字只是統計──換言之,沒有數字概念的人當然可以繼續過日子,只是會過得比較辛苦,還辛苦很多倍而不自覺。其實, 這類型的書籍,在台灣應該非常賣,根本就不需要我這個讀者再替它背書。不過,觀念上值得分享的地方,還是提供給大家。無論你是否對於自身的年紀有迷思抑或恐慌都不打緊,只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去接納新事物;這樣學習態度才能使人更上層樓,有效而正確地解決您的錢事問題。 

  理財,不是只給頭腦好的人上的課,就算曾經數學考試不及格,現實還是會逼迫你去學習如何有效理財?哪裡有錢賺就往哪裡鑽──現在是「哪裡有降低風險又穩定獲利的投資管道就往哪裡投入資金」錢的使用;專家會告訴你一堆親身經歷,但自己又是如何使用金錢?就得相互參照,並力求改善,才能助己之力。 

  過來人的經驗總是血淋淋的,又令人膽顫心驚!問題:有誰是一出生就是理財大師?還不是一步步累積,從錯誤習得而來的;所以──閱讀絕對是理財的入門。

  投資分兩種:一種是金錢;另一種則是專業。作者也說的很誠懇,兩者皆備,才有更多的勝算。擔心自己將來會因貧窮而落入無底深淵,所以投資和理財就成為了全民運動;在台灣許多本土企業外移是事實,也是不得不的作法;相對而言,改變自己原本的態度,才能理對財,讓自身的財務風險降至最低。  

  無論哪一種,必須有個「開始」這開始會使人茅塞頓開!作者一再強調:修正自身對金錢的觀念與態度,不只是方法論,還有無形資產的增加,也須由你眼界的升等才有逐次提高的可能。若是你不嫌銅臭味的話,其實,可以試著從作者的角度切入,你會發現光是投資理財這門課,既實際又不失追夢的特質,讓人可以一再嘗試,不怕艱難。問題來了……你覺得賺錢辛苦嗎?這直接影響本身對錢的概念是否有彈性;一個整天都喊窮的人,一定無法滿足於受薪階級,勢必想盡一切辦法賺錢,可是如何花錢卻也左右個人財富累積的多寡。錢用在不對的地方,看似投資,也是亂花錢的一種,怎能穩賺不賠?

  我自己在看這書時,也順道做了書裡提供的測驗量表──結果……我是穩健型的投資者,這和我對自己的瞭解並無太大的出入。《聖經》上有句話說:「貪財乃萬惡之根」──投資理財算不算貪?因人而異,賺你應當賺的,不奢望,才是正確的態度。錢是很好的工具,同時也是行惡的手段,就看你如何使用,凡事皆一體兩面。   

  舉棋不定的人才是禍源!問問自己動機與目的,雖不一定精準,起碼花點時間想想,別老活在白日夢當中;務實看待金錢才有機會,享受財富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我再要提到《聖經》裡的下一句:「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書是拿來讀的,不是拿來當擺飾;所以對於作者論及的觀點,我保有懷疑與思索的權利,這也是閱讀中的好處之一。世上無完美,這也包括了投資理財;沒有一本書可以確切的告訴你,如何做就能完全避開風險──如果有些選擇是可以讓人從中悟出真義,那麼這路走得不冤枉;面對自己本來的無知,才會努力吸收新知,日子也會過得較為踏實穩當,不受錢的誘惑,而輕易涉險。

  平衡自己的人生比賺錢更重要,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這也是我推薦的主要原因。道理人人會說,只是說法各有不同(大同小異)瞭解投資理財,除了是現今流行的話題之外,也是為要驗證自己既有的想法是否吻合。

  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都不同;如果你無法預期生命的長短,不如就先從「時間管理」著手吧。有時間的人,才會做有把握的事。對錢的態度,也該是如此。

  有錢人的世界,不同凡人;但要累積如此龐大的資產,若不是有理財的金頭腦,就是對於追求財富有特別急迫的需求,這已跳脫出為求三餐溫飽的範疇之外了。貧窮可能是個問題,但讓自己的生活入不敷出,更是問題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