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6, 2007
媽媽你為什麼哭?【親子】
大人難免控制不住情緒,孩子一看就知道了。我永遠記得有一年我媽被我爸罵哭的情景,她忍住不發一語,躲進房間內痛哭失聲的模樣。後來她離家了,為此,我爸也急忙找人,我也深夜溜出家門,騎著我剛學會的腳踏車四處尋覓,一邊叫喚,一邊流淚。
大人結婚生子,若不是為擺脫現實,就是往更嚮往的幸福前去;那晚我已記不得這事是如何了結的,只知道自己回到家裡時,我媽已經回家了──始終沉默。 我問她去了哪裡?她只是笑笑說,出門走走──我知道她累積了太多壓力,實在需要找個人說說話。當場我要求我爸趕緊跟媽媽道歉,他不肯;熬不過我再三請求,甚至我也哭了,他才走到媽媽面前,懇求原諒。兩人爭執不下的細節,我沒過問必要,知道大人有辦法取得共識──我很信賴他們,也不得不如此。
關係緊張,子女都看在眼裡。生活有現實的那一面,同樣也有美好……我生來就是長子,要分擔的事自然也多;但最不願見到父母婚姻關係破裂,各奔東西, 那對我也許不公平,對已是成年的父母更是打擊!他們萬萬沒想到兩人的結合竟會落得如此下場。事隔多年,我的父母依然相安無事,而我也長大成人,才漸漸瞭解到婚姻的維繫不若我想像的那樣簡單。複雜的那一面常是大人之間價值觀的角力戰:為金錢而爭吵,幾乎是每個小家庭中最常見的困境。可是,關心不足才是一切問題的導火線。
愛情與麵包,你選擇哪一樣?兩者缺一不可;但不能共同面對問題,就談不上解決。換言之,生在富貴人家也未必無憂──因為與金錢的多寡無關,而是回到核心:到底如何相助,才能讓意見互通有無;別太自持己見,婚姻就是無數次的溝通,最後才走到合作,進而討論下一步。
也就在那段時期,讓我對婚姻產生極大的恐懼!這並不全是我父母的錯,而是他們就是活生生的教材,讓我瞭解原來男人與女人要共組家庭:需要的不是愛情,而是找到彼此都能長期合作的伴侶。我媽在言語上略勝我爸一籌,而我爸最愛用的一招,就是先斬後奏;兩人水火不容,怎麼談合作?往日的濃情蜜意,早就人間蒸發了。
他們兩人的優缺點,我如數家珍;不過對我也造成不可抹滅的影響,是不爭的事實。幸好,信仰幫助我釐清一些事,使我極早從錯誤的想法中脫身,才有日後較為健全的人格發展。我是幸運的;更多父母是選擇離婚收場,而子女就只能從擇一而居,這個傷害真的好大!
雖說子女身上的基因來自親生父母,可是身心發展卻在父母的言行下日漸成形,真的不可不慎!沒有愛的家庭,就算單親也難以為繼,除非父母願意各退一步,重新把愛找回來。當我爸開口說「對不起」三個字的同時,我看見我媽破涕為笑,再大的怒氣也消了一大半;面對日後無數次的口角,這次的經驗都讓他們收斂許多,至少不會這麼直接去傷害其他無辜的家庭成員,而無動於衷。
@影片引用:Maroon 5 - Won't Go Home Without You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