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6, 2007

1980離我遠一點【創意box】



  這不是年份,更不是我出生的那年,而是我經常上網購物時看到的價格,這還是特惠價,折扣之後的還是很昂貴。不知道為什麼一有品牌加持,消費者依然有種被海削的感覺。不過是一雙球鞋。設計感也與過去大同小異,不過是多弄點顏色在上頭,看起來很花俏,就說那是「時尚精品」!?

  消費者如果不經思考對消費的動機與目的加以過慮,就很有可能花了冤枉錢,也買不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現在沒有戰爭,供過於求的現象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全憑心情消費;所謂真正的需求,早就不知道到哪兒去了。

  網路購物很方便,也考驗著自己的消費智慧!愈便宜的東西不見得俗又大碗,而愈貴也未必物超所值,我們都是被一群貪心的商人寵壞的:先給消費者一點甜頭,然後再狂宰你這隻肥羊。

  我們根本不會知道到底看上的商品製造出多少需求?也許只是廣告惹出來的禍;一看見「限量」兩字,消費者就瘋了!這樣的消費行為,跟中了毒癮沒什麼兩樣。後來我學聰明了,只買自己身邊常用的商品。比方像是書籍,還有盥洗用品,至於其他的,就謝謝再連絡──因為「知識就是力量」花這錢不多,也很值得;但人不可能不洗澡度日吧。我從小就沒立志當個流浪漢,保持個人衛生,只要價格不要太離譜,比市面上便宜一點,就能軟化我吝嗇花錢的態度。每個月都固定支出的品項,簡單明確,不是消耗品以外的商品,我也從不考慮。

  有錢人喜歡「奢侈」兩字,以為那就是品味的象徵!?人死了,什麼也帶不走,一樣腐爛發臭,好一點的,就選擇火葬,乾淨省事些。如果,不是非名牌不可,有多少人會在意你身上穿的是出自哪位大師的設計?在乎的是你的談吐與氣質,這些是複製不出來的;適合自己的穿著:舒適感大概就能精準地測出人與時尚間是否吻合;除了修飾遮醜之外,實在沒必要把名牌掛在自己的肉體上,自己的個性全被掩蓋,充其量不過是自討腰包替別人當活動廣告的大傻瓜罷了。

  原來消費不只有衝動的問題,還好金錢對我來說不是寄託所在──精神生活不富足的人,物質生活上也只是空殼,談不上滿足;狼吞虎嚥般的吃相,不難看也難矣。愈是簡單的生活態度,就能幫助自己找到生活的重心,何樂而不為?
@影片引用:Rise Against - Prayer Of The Refug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