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5, 2007
創意這一題【親子】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X1/3902548.shtml
我看到一則非常有趣的評論。內容大致是在說一名父親對於身邊子女坐擁高學歷卻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大吐苦水;姑且不論其政黨傾向為何?但光靠這名父親一個月的薪資所得,要供給家中所有開銷,的確有些吃力。
「子女是神賜給父母的產業」但高學歷高失業率的情況,似乎已成常態──是危機也是轉機,不妨親子藉由這段時間,分享討論對「生涯規劃」的看法與心得。大環境不佳,大多數受薪階級的家庭都能感受到這波巨大的經濟壓力,當薪水不漲,卻萬物皆漲之下,如何開源節流就變得很重要。照理說,有了高學歷,應該在職場上能夠無往不利,為何還會找不著工作?是待遇不佳,還是另有原因, 身為父母的,需要多花心思了解子女就業的根本問題出在哪裡?
現實歸現實,如何善用自己的天分與所學,在大量企業出走,就業環境不良的條件下,殺出一條血路,不光是為了讓子女有本事養活自己,更需要的是讓子女做出對的選擇──學校能教給學生的不多;除了知識,活用知識才能製造更多的生存條件與利基。
職場供需失去平衡,造成許多人無法適才適任,這也突顯出台灣就業市場的確發生了人為無法立即改善的問題;但也讓人有更多思索自己對於「就業」這件事的必要性!痛苦工作的人很多,樂在工作的人卻很少;如果是你,會選擇用何種態度面對每天必須的工作呢?
追根究柢,工作是因人需要成就而延伸出來的一種選擇。若只為求三餐溫飽, 卻把大量時間耗在不能提升自己專業的事上,那很可能是飽了肚腹,卻讓腦袋空空,到了一定的歲數或者重大變故,也得因現實考量而被逼退,再無生產力,可要哀哭切齒了。
「興趣」真的不能當飯吃嗎?那倒未必;只要你有獨到眼光,在其中找到供需法則,依然能為己開出一片天地。隨時保持對就業市場的敏感性,固然要緊;但別忘了!自己心裡經常發出的聲音:「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人因才而變得搶手──你是一個專門製造需求的人嗎?
考試成績無法告訴你答案、學歷更無法為你的將來做出絕對的保障──因為世事無常,就因「無常」兩字,人隨時保有學習的企圖心,加上熱情,必然會為己的求職之路加分!
考取證照是一種;另外,也可向其他的專業領域,投石問路──學習應不受時間年齡的限制,唯獨有「危機意識」的人,才知道雞籃裡不能沒有蛋;然而,要如何增加數量與配置,需要的是你的創意。
再回過頭看看這名父親分享,他有的是膝下一雙健康的兒女,何不問問子女,想成為怎樣的人?這不像作文,寫完就可交卷;對自己負責,那會是一個很好發想的起點哦!
@影片引用YouTube~Dolores O'Riordan - Ordinary Day music video (Fixed Col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