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02, 2007

我殺【尋找義大利懸疑驚悚作家】




作者~喬吉歐.法列提(Giorgio Faletti)
頁數~512頁
出版社~皇冠
@書封面引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9992
@影片引用YouTube~ Santana - Somewhere in Heaven (Live in Tokyo, 1991)



  情緒是殺人的動機?那麼帶著殺意闖入別人幸福中成為不能平息的驚恐,讓兇手的刀更快、更加殘酷。

  聲音若能殺人,再無任何阻擾可將這狂徒繩之以法;書中以兇手與電台主持人對話間,試圖找出破案關鍵,不用我多言,這是一本今夏最能消暑的懸疑驚悚的作品之一了,精彩可期!我還是第一次閱讀這類型的小說,心裡七上八下的,期待大過可能會讀不完的疑慮,目前還沒有發生過,希望能繼續保持下去。 

  有人失控到想要殺人,肯定心理大有問題!不是兒時受過什麼重大打擊,就是曾經親眼目睹關係親密的人被以相同的手法殺害,致使受創的心靈異變,以行兇來洩恨,並把矛頭指向那些活在安逸的無辜人──在下手時,就能得著短暫的撫慰,既血腥,又無道理可言。如果只是這樣,那事情就好辦了。偏偏兇手無處不在,與警方大膽挑釁,這樣的目無王法,想來已有萬全準備,絕對的機警,也絕無退路!  

  在書中給我這樣的啟發:若是慣竊,那麼不會只有一次;殺人同樣也會令人的上癮, 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我的看法?至少書中讓這名關鍵人物殺紅了眼,不但殺人手法極端殘忍,也讓他有了殺人的快感。這代表著他不會停止殺戮,也會將這邪惡的計畫,在必要的時間點發生;帶著嘲諷意謂看著警方束手無策,也暗自替自己的完美獵殺叫好,宛如鑑賞一幅曠世傑作,無人可以取代,也叫人無法忘懷。如此推理,這名殺人如麻的兇手, 也一定是個不甘寂寞的聽眾(習慣性聽音樂電台節目)在夜神披星戴月的同時,也悄悄步出自己的神密洞穴,尋找下一名受害者,獻上血之祭,以弔唁心中蠢動嗜血的惡魔。

  緝兇的唯一線索便是兇手熱愛的音樂,好玄哦~當然啦,不這樣寫,像我如此挑剔的讀者,恐怕不會被滿足。在我們一般人的生活裡,很難想像外國警察是如何破案的?一批菁英團隊,以多對一(目前得知兇手好像只有一位),的方式;企圖在少數能掌握的線索中,釐出頭緒,像被扯亂的線球,找出線頭之外,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其他雜亂的結給解開。這項工程浩大,費神費力,沒有足夠的定性與專長,恐怕鞭長莫及。

  辦案講究的是證據,並非憑空捏造;兇手不請自來,也是特例。誠如書名,大剌剌的標題:「我殺」噢,有夠直接,似乎又欲言又止;殺誰?怎麼殺?什麼時候殺?在哪裡殺,又為什麼要殺?……諸多疑點,尚待睿智的讀者一同與警方連手,揭發這殺人魔的罪行。

  如果你是膽小的讀者,我勸你還是別看的好──因為怕你負荷不了!不過,有罪惡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光明;善與惡的對抗,不僅止於兇手與警方,還有其他可能。為要增加小說的可看性,作者巧妙安排適當的人物出場,想來必有深意。反制邪惡力量蔓延, 「一物剋一物」是不變的真理(白晝與黑夜交替,不正說明了這奇妙的法則)鼓勵你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即便是杜撰的,也不能傷你分毫。相信你能同意我所說的:「閱讀本身就是一項挑戰」你接下戰帖了嗎?

  那些受害者是何方神聖?想當然爾是上流階層的士紳名媛,沒錯!他們死狀淒慘, 也死得莫名奇妙,就因他們坐享吃用不盡的財富,又或者成就非凡,因此受害,便不得而知。爬上社會金字塔頂端的故事,在這些人身上,不難嗅出──誰不想飛黃騰達,誰不想一夜至富,脫離貧困與恥辱……。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沒有準備好,又無心機的人,只能淪為陷井中犧牲品。財富象徵著社會地位,錢可以使人升高,也能使人卑賤;沒有高尚的品性,無論如何難以與名聲並駕齊驅,只會誤導人性,走向另一極端。  

  窺探有錢人的私生活,不是狗仔隊的專利,只要你有閱讀的欲望,文字就能滿足你那極其變態但又出於好奇的凡人心理:一隻發了狂的動物,在牠的巢穴裡,親吻的獵物, 也把親吻當成是儀式,進行膜拜。

  犯罪的網絡裡,連接著的不會只有殺與不殺,還有動機與目的,這些都是殺人者必備的思維模式──他們很狡滑,是某方面的天才:在殺人這事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本領; 是先天基因缺陷也好,是後天造成也罷,不管是什麼原因,噬血的性格,在自身感受不到的痛楚裡發聲,用的是那些將死之人的血,緩緩輸入自己的體內,好能承接更巨大的……巨大的……滿足感。

  特定的日子,專為死亡留下,但死得不明不白,再大的引誘也不肯上勾,這時罪就能以刀抵住人的咽喉,輕輕一劃,就能讓今天終止──我的意思是說,人死了卻還活著, 那不比行屍走肉好到哪兒去,兇手就是這樣擺明了,拖著毫無良知的身軀,繼續殺人,殺盡一切,至終無法宰制的是他自己的不安,依然猖狂。  
  非人的意志帶來殺機,同樣也引來好奇與死亡。犯罪的底層是淤泥與腐臭,攪動時也會令人難以忍受,想在深處捕撈什麼驚人的發現,只有靜待沉澱,漸離水面之後,倒影自會說明一切,供出早已存在,驚人的事實。

  死亡的氣息,一觸即發,知道有人會生,也有人會死,那是……容我賣個關子!只因為這是件「連續殺人事件」,不像數字那麼容易理解,還有其他非主客觀因素在纏繞著人理智上下──告訴我,你是扮演哪一號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