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圖片引用~www.wisknow.com/version/author/eq.html
@影片引用YouTube~Honest Questions
@書封面引用與參考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8285
若要學會麻木不仁,就從斷絕希望開始,明知記憶是情感的延伸,若腰斬恐將危及自己搖搖欲墬的魂魄,那是最接近人心最柔軟的地方,稍有晃動就會引起災厄。情感包裹著糖衣,外人無法察覺其中的真偽;看似真誠,其實有一大部份是需要寬容──復仇的因子也深埋在體內。
好久以前就想好好讀一讀古典文學小說,感受一下它長久不衰的魅力,如今得償宿願,心裡萬分快活。當然也對這位大名鼎鼎的女作家感到好奇,果不其然, 作家都不能寫自己不知道的事;即便真假難辨,多少都跟自己的生活經歷脫離不了干係。
在讀的當下,我直覺到作者心中那份恨不得消滅愛情的意圖昭然若揭;不過,也讓筆下的人物各自在命運中找到適合的位置──死的不能多活一秒,活的也不能因苦難而離世,終有一線生機在暗中守護……。我要問你一句:「你相信愛情嗎,相信不死的愛情能浴火重生嗎?」因為愛天生就喜歡在不確定的關係選擇過重的一方,所以面對負擔過重的情感,衝突與抉擇就成了液態的物質,在往返間尋找空間;哪一方的心裡多了一些些的容許自由存活的藉口,那麼愛就跟著要變得更加無所適從。
「折磨」是我對這部小說的評語!好看到讓人咬牙切齒,也無能為力。三行人本來就不成局,可是愛情若不乖舛,就不能真正覓得幸福;如果你也對愛情存有一絲幻想,那麼你真該好好讀一讀;或許能在兩代間的迷思中找到真諦。 不許愛情享有更多隱私,同樣也把愛給綁架了,在自私與悔恨當中,人總不能兩邊同時進行,彼此相互拉扯下,一方險勝,另一方只能退出場外。
男人與女人最大的差別不在於用情的多寡,而是在苦戀未果的靈魂是如何叫人悲嘆!撇開兒女私情不說,生活需要依靠:不單是物質,也必須是精神的。在環境的捉弄下,人能找到的僅是另一個人的陪伴,時而張牙舞抓,想要生吞對方, 時而沉默不語,視若無睹,都沒有辦法徹底死了心;心是不死的,在陰間裡還留有殘念,在墳塚的地底下不得安寧。
時間會過去;過不去的是未變的事實──改寫了愛情的觀點;不是一己之力能夠;除非真用愛感受苦的淒涼,才能讓生命累積成一股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滴水穿石之力,恐怕連死人都能被喚醒。依戀的過程才算是告終,隱隱約約的,陶醉在自我的世界裡,一直存在下去……。
英國人還真有一套,這會不會是因為天氣陰晴不定的關係所造成的?就不得而知了。我的心一度被這場滂沱大雨給困住了,方才還是豔陽高照的好天氣,怎麼會?我得儘快適應,不然,我可能會在字裡行間被整慘了。大病一場。(希望愛情也能撥雲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