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10, 2007
我欠神一個說法【讀經有感】
我們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路加福音第二十章第二十二節>
信靠上帝是否是人失去自由,這常讓人起了很大的困惑──特別是那些對神一點都不瞭解的人來說。
之所以會這麼問的原因,不外乎擔心自己會做出不討神喜悅的事,而受到懲罰。
問題是……人對於神是恐懼多於敬畏,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可惜的是很多人不願進一步瞭解,就以恐懼對待神──無論祂說什麼都說是,可是心卻離祂很遙遠;就像是一個做錯事的子女,擔心受罰,只好隨時保持距離,不敢說真話。
「神愛世人」這些人同樣也感受不到。
神是公義的神,也是忌邪的神,但祂並不會無故懲罰祂的百姓。
猜忌神對你我的愛,只能說這樣的人對愛的認知,淺薄得可以,幾乎到了無知的地步;若有父母動不動對自己的子女施暴,若不是精神有問題,就是這子女根本就不親生的。
質疑神的愛,這樣的經驗可以追溯至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傷害,尤其是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有了偏差,導致親子不睦,也會影響人信主後對神的觀感。
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約翰壹書第四章第十八節>
怕神→拒絕神→厭惡真理,找出背後的真相,你會發現愛本身並無威脅,真正威脅自己的,恐怕是那些依然未被對付的傷痛與苦毒,這些都只有在接納神之後才能得到完全的醫治與釋放;單憑一己之力,刻意忘記都無濟於事──受傷的記憶並不會因著人的逃避而根治,反而愈加嚴重。
神禁止人行惡,最大的目的是保護。
什麼事與罪有關,罪能傷人嗎?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言第十六章第二節>
人之所以行惡,原因只有一個:深受罪的影響太深,不得不起而效尤。
罪像是有強大的吸力,可以將人的意識催眠,然後控制人的言行;通常人不得掙脫,深在其中也不覺快樂。常常事後有著極大的「罪惡感」與「空虛感」侵蝕著自己的內心。
神看人,是看內心的。
一個深得神喜愛的人,其生命充滿力量,就連日常作息都很不一樣。對於神的話,更是日夜思索不嫌累。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第四章第十二節>
渴望親近神,這是最大的特徵。
這樣的改變,全然是出於對神有十分透徹的瞭解,常活在神的話裡;即便現實裡遇到不順遂的人事物,依然信心滿滿──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
當然對於罪可是深惡痛絕,到了極度厭惡的程度。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書第三章第十七節>
平常我們可以自己來做些檢視,看看生活中是否與上面所說的特質相違背, 就能知道罪對自己影響層面的深淺。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第十二章第一節>
我們自己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當鏡面有了污漬,我們自是要清理恢復潔亮之後才能使用;同樣的生活若處在罪中,最明顯的是是非不分,對神的話也不再敏銳。
生活不會與信靠神相違背,反而可以並行,豪無阻礙。當環境處處充滿敵對神話語的事件,我們不是不能選擇,而是「願不願意」為神做出這樣的選擇;有人質疑:「納稅」這事可能牴觸真理,也讓人誤以為信靠神會使人目無王法!?
看看耶穌是如何回答?
耶穌說:「這樣,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 神的物當歸給 神。」<路加福音第二十章第二十五節>
人盡國民應盡的義務,是理所當然;可是敬畏神與此何干!愛神不只憑藉言語,還要有行為;如果信靠神是叫人行惡,那麼這國家肯定失序。
國家的組成是人民,那麼神的國度豈不是由一群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神的子民所充滿;倘若存有一絲污穢,與罪何異?又有何嚮往之處?
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第十四節>
@影片引用YouTube~ HIlary Duff - Come 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