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引用~Simple Plan - welcome to my life
@照片引用~http://www.flickr.com/photos/abandon/364993096/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 神的國。」<約翰福音第三章第三節>
耶穌是神的兒子,祂從神的國裡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而這中間的差別,就在於天上與地上兩者皆有分別。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第一節前半節>
耶和華是神的名字,而祂的兒子名叫耶穌基督;天父住在天上,祂的兒子也同住在天上──為什麼耶穌要沒事跑到地上來,並且告訴人們:「若不重生,就不得見神的國?」重生代表著什麼?
「人若不從上帝那裏領受新生命」也只能用在地上的舊生命過活,直到終老, 這樣的日子有何盼望?若有更好的事物值得期待,人們又為何不接受呢?
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彼得前書第一章第二十四節>
人的生命有限;在死前,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會面臨這一天?而死乃人之大忌,特別是在東方人的眼中:不敢談,也不願意去想。但耶穌就是要人知道「人人必有一死」心存懼怕,並不能讓人學會面對死亡;要緊的是,耶穌的生與死皆在命定之中──祂勇於在生死的每一刻全然交付天父之手,哪怕是被人釘在十字架上如此慘絕人寰的對待,祂仍帶著天父的應許,在第三天裡從死裡復活。祂的死代表人在地上的日子終有盡頭,而祂的生卻讓人因仰望基督而扭轉。
尼哥德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約翰福音第三章第四節>
尼葛德慕在猶太人中是位高權重的政治人物,他什麼事沒見過,可是偏偏耶穌傳揚的福音令他嘖嘖稱奇!有天夜裡,他專程跑去見耶穌本人,想要親自瞭解重生之理。
再說,他可是法利賽人,受過高等教育的洗禮,更無法忍受不真實的講論,他要親自會會耶穌;法利賽人幾度要抓拿耶穌,也不是什麼大新聞,可是耶穌面對這等人,祂又是如何應對?兩人間的對話,真可以說是高手過招!
尼哥德慕說的沒錯!就人的觀點來看,人既已出生,就不可能再重回母腹; 然而,天上的事可不像他所言──耶穌言行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祂說話行事都以「天上的事」的為念。
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 神的沒有。<詩篇第十四篇第二節>
神在天上,我們理當尋求天上的事。保有一顆這樣的心,何等珍貴!因人生在世,太多事物轉移我們的焦點;唯獨天上的事,我們經常帶著質疑──郵差投遞是按圖索驥,偏偏人信神,只想以地上的邏輯推論神的作為,自然不會相信有天神把祂的獨生子耶穌派到世上來,在人群中把福音傳開。(信神信的方式與態度扭曲,如何信?又如何在真實裡經歷神呢?頂多是聽聽說說,一點根基也沒有, 人云亦云罷了)這福音的種子,落在好土中,就要結實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成長。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 神的國。<約翰福音第三章第五節>
要成為神國子民,辦法不是沒有。首要改變的是:我們如何將在地上的生命 轉化為天上的生命。
我們常說「受洗受洗…」到底是受什麼樣的洗?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 神所召來的。」<使徒行傳第二章第三十八至三十九節>
「悔改」意謂著人人都有罪;這罪來自於否認神的存在抑或在罪中生活而不自知。「悔意加上改變」能帶出怎樣的影響?人自覺有罪必然潔身自愛,不會任意妄為,凡事尋求神的心意。
不願改變在地上生活的種種,神從不勉強人;但人卻要因而自擔罪著後果。 往往選擇悔改的人,生命是大大的經歷神,生活不再像過去那樣令自己感到厭惡; 相反的,有新的生命在自己心中發生,帶出很不一樣的人生;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就能在神的保守中得以被成全,自己也受益良多,這就是受洗之後的人生。
如同欠債之人,無力償還債款;可是天父卻讓耶穌替人償還這債,你說這樣的福音──哪裡找?
那我要怎麼做?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 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第十章第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