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e Bundy - Carol Of The Bells - Celebrity bloopers here
@作者照片引用~www.nndb.com/people/180/000025105/
@書封面引用與參考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78056
@影片引用~Trace Bundy - Carol Of The Bells
這本著作有上下兩冊。之所以想讀不是因為書名很像奇幻小說,事實上,它是一本文學小說,而是因著作者「湯瑪斯.曼」緣故。書中的有幾張珍貴的照片:人如其名。看似專注,其實流露出一種耐人尋味的表情,想必文字可以提供必要的線索,供我尋蹤。
人生來就是在為去到某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作準備──你相信嗎?這點就跟某些人為了某件事,非做不可的決心是一樣的。旅途中過半為個人意願所感;感覺經常不請自來,在自己的思緒中上上下下;有時像過動兒,有時又愛鬧自閉,抓不準何時才能平息?只要離開本地本鄉,到了異域,那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之事。要加深記憶,就得把遺忘隨時帶在身邊,不經意得就把過去某個重疊的時光與現今互換,為的是把一種凝結的心神轉化為具體經驗所必須付上的代價。說不上是犧牲,但相去不遠;既要涉足其中,遺漏之物就變得理所當然──減輕自身的負擔,讓前行的速度可以加快。
目的地有個接應自己的人,不外乎是至親密友才有資格受這等禮遇。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否也有幸遇見?那可要看個人造化;好一點可以用錢打發並請人充當導遊,好讓旅行在充份的準備下得以順利展開。但大部份的人都只相信命運的安排,只有自己信得過的人才能帶領自己走入陌生的地土,感受前所未見的體驗,來自於對於陌生還有面對即將發生之事的諸多疑懼。
「時勢造英雄」,那麼環境的好壞真的也能塑造出不凡的人物嗎?豈敢斷言? 能確定的是只有深居在山裡的人才知道什麼叫做「與世隔絕」像一是座被世界遺忘的所在:沒有太過明顯的時間變化。在這裡只有永恆與無盡的寒意,敲打人們的心房,使之成為冷空氣中附著物,伴隨著步調極緩的天色,進入不屬任何一方的國度,孤立且隱諱。
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在一群前往山中接受診治的療養客中,有多少人是抱著希望下山,又有多少是帶著絕望而逝?在深山窮谷之中,有治癒人痼疾之效,所以有許多人慕名而來,為求保命。然而,病人與病人之間的互動在書裡有詳盡的描摹。病魔本是取人性命,但也造就一群彼此各異的人們相互在各自的奮勇抗死的歷程中瞭解生死間本來就難以界定概念;透過死者,更想擁抱一點生命的光亮好延續些時日。不自由的是身體,可關不住精神的自由,任意來去。不也有話說「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山上山下各是一世界,若沒有親身經歷病痛纏身之苦,又可能明白生死如浮雲,不在人掌控之下;只不過在淡忘時間之後,會有更多力氣專注在心靈療養上:看開俗事與煩憂,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死亡自古至今都不會人們談論時的首選。當它開始蔓延在你四周,不好說那是隱密的事,卻依然有種窺視的渴望,在別人痛苦呻吟的當兒,也忍不住要一同跨進死亡的界線裡看著生命一點一滴的流逝,彷彿是在預演自己死去的慘狀,好做準備。儀式之中,人始終抵不過一口氣,緩緩彌留之際,有什麼離開了肉身,遁入地底,在那裡等待腐化,然後是飛升。單一色調的魂魄,不會告知活人欲往之處,卻能讓人牢記身為人的處境。無奈的是增添亡魂,也貶低了人對生命的嚮往是如此的勢單力薄。
鬼知道的事,人不一定知曉;兩者殊途。隨死神彈奏一曲,方能見著羊腸小徑,直達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