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9, 2007

1997春光乍現【電影日】



英文片名~Happy Together
@電影海報引用~www.lovehkfilm.com/reviews/happy_together.htm
@影片引用自YouTube~Happy Together Trailer

  這部片真的很猛,一開始就以「性愛」企圖向觀眾述說一則關於同志的故事……。

  黑白畫面可以有怎樣的張力?事實上,在東方社會同志依舊是一群倍受壓抑的族群,他們或許在外觀上與常人無異甚或很會搞笑,不過只要涉及個人感情生活,多半都帶著保護色彩;而屬於他們最具安全的色調,黑白可能滿合適的,但真正能代表同志的顏色,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乎的不是愛的形式,而是最直接的愛。對愛若有期待,在異國情調的環境裡更能客觀的將同志間的情愛主題更能充分的表達,而無所限制。 

  美是什麼?問同志朋友,他們自成風格,很獨特;但也孤芳自賞──我自己在看的時候,會把這電影當成聆聽一首樂曲。雖不能與之共舞,起碼給予尊重的掌聲是沒有困難的;談論自由的同時,電影裡多半是艱難,較難體會的是在愈夜愈美麗的夜裡,同志對性的渴求,由肉體轉向更深的層次;在品賞孤獨之後的靈魂,單單將情緒收在心裡,像個出外旅行時的行李,只在需要的時候被打開;同時會被收藏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舞曲是夜生活裡的點綴。之後,就又是一個人的日子,隨著晝伏夜出,是為生活,也為尋夢;夢既不抽象,也不是具體的東西,倒像一種發自心中的詩句,藉由人生寫下:是濫觴,也是終曲。在容不下自己的世界之外,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喘口氣,接著繼續── 

  逃,是很多人共同經驗,工作也好,離開也罷。就是不能明明白白的面對跟自己同樣面臨放逐的另一個自己。結果轉向追求世俗,渴求認同,百轉千迴,還是值得一說。 

  春光裡才有的色調,隨著情節急轉直下,銜接不連貫與深刻痛與愛之間,轉趨平靜;言語這時才被突顯出來。故事漸漸染上生活的積習,無法可改,也無改之必要,糾纏不清關係的兩人,互乞互憐,終得所償。 

  沉靜裡,共同為生活找尋出路。情感的寄託也在無形中漸形漸遠,同志的宿命,並非是孤單這麼簡單?生活裡的際遇會將過於浮誇的那一面慢慢褪去,原來就只是愛的不安定感,讓同志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妥協與敵對共存讓某種色彩更加鮮明,不容忽視!

  同樣為生命的難題解套,感情是唯一不能放掉的一件。每回去到陌生的地方, 那都可以帶來慰藉,讓無味的生活調出美好的滋味:餵養眾人,也受眾人所拜。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寄託,這是愛的信仰,談不上什麼對與錯;對愛的不放心,造就了這樣的時空。 

  心情很愉快,談戀愛的時候,不只是同志這樣;就算是異性戀應該瞭解,管它什麼戀!戀愛的感覺就是直接,隱瞞不了,極度敏感,也深刻要求愛的純淨,不能被污染。 

  性伴侶就像張國榮所說的,「像天上的繁星那樣多……」易愛易妒的同志,也渴求愛;裸露不為性,乃求一種遊戲間平衡,像是望天,介乎信仰與茫然,並無特定,所以別把愛染過了頭。過黑過白都不好,所以取其中庸,對愛同是這樣的態度,看不見的傷感就留給自己獨享了。 

  沒有音樂,並不代表不是一首動聽的曲子;戀家也愛家,有些事是說不通,也不能說。沉默裡的風暴,一間房,簡單的擺設;一張床,醒時找愛,睡時也找愛,愛就這麼搖擺不定。何時再見春光乍現?說不準,是某天早上抑或深夜時分。 

  要瞭解一個人,就從他工作以外的狀態說起。伸手碰觸,溫柔的,用強烈影像紀念的,都很實際。再不必向任何人解釋自己的選擇時,工作可以定神;同樣是過日子的方式,不算太壞,也好不到哪兒去;光若是有兩面,另一面就是黑裡的光,依舊吸引人,如深色的海水,深不見底,污濁得近似地獄裡的天窗。張眼一望,竟是絕望。

  孤寂之感再度襲上心頭,愛是這般難以捉摸,像水,也像沙漠,顏色都很強烈,無法直視。自殘自虐,不算是太糟,生活原歸現實,本能會告訴自己怎麼過!某種程度的缺陷,也把自隱的部份,放在背後,當陽光灑下,什麼都一清二楚了。不似夜那樣的深沉,是另一個開端。旅行的路上會遇上什麼人,愛情不能告訴你,同志的夢也未必能講,就別說了。心的距離世界會帶你去──盡頭有什麼?絕對不只一種顏色,還有各式各樣的孤單,一起的感覺:尋找另一中心跳吧。貼近肉體,也更遠離靈魂。夜這麼來去,豪放不羈,離開輕而易舉!?丟不開的包袱之中,就「自己」不能丟。管你是誰!就連同志都明白這個道理,愛自己,也傷了自己。電影說完了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