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26, 2007

尋神而來【讀經有感】




  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爭鬧的意思);因以色列人爭鬧,又因他們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第七節>
  求神在先,抱怨神在後,這樣先後不一的態度如何?
  摩西奉神的旨意辦事,帶領為數驚人的以色列人自埃及出走後,行經曠野時面對各樣接踵而來的缺乏,考驗著人們對神的信心──神待人,始終公義。
  「現實裡的需要神能供應嗎?」這是以色列人的問題,他們執著於眼前,可不願就此改變自己的態度,若還像在埃及為奴時那般的愚鈍,如何能瞭解神施慈愛的背後是帶著多大的寬容與自由。偏偏遇上缺水的窘境,以色列人臉色為之一變,開始紛紛向摩西抱怨,以為神已經棄他們於不顧!?
  
  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約伯記第三十七章第二十三節>  
  神的作為之奇妙,就連以色列人也不能全然摸透;只是在恩典之路,必然滴下脂油,雖遇上埃及人無情的催逼,到底是神透過摩西救了以色列民。
  我們的幫助從何而來?
  無水可飲用在遍尋不著時,以色列人求問摩西,心裡對神打上了極大的問號: 為何行步至此,卻將面臨渴死的命運,難道神不再眷顧了嗎?
  
  百姓在那裏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甚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第三節>
  摩西是以色列人的領袖,只有摩西可以跟神交通,他的信心曾經將紅海以杖立水為壘,讓人行走其間的乾地,如此之大的神蹟,摩西跟神的關係可想而知,非比尋常。
  民的怨聲載道,神早已知曉。
  如果依靠神而行,最後的結局是死路一條,神豈不是自打臉巴?
  曠野裡本無水,一無生機,這是理所當然;然而,以色列民怎不好好想想為何要走這一遭?若非神的特別安排,這會如此?
  先前會有水喝,但水的味道極苦。 
  如今,缺水甚苦,又是何故?

  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 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埃及記第十五章第二十六節>
  醫治乃在神!非環境的好與壞;艱困的環境使人憂懼,那麼不敬畏神之民, 豈不更是魂不附體。
  水可解民之渴,依舊不能滿足;神之於民,又是一切生命之源,本該心存畏懼。
    
  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第四節>
  瞧瞧!那些民,是不是瘋了?
  摩西求問神此事該如何了結?面對暴民的非理性言行,摩西甚驚!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裏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裏,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裏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出埃及記第十七章第五至六節>
  找神──談何容易(以色列人找摩西,而摩西找神)
  為何而找?
  
  除了耶和華,誰是 神呢?除了我們的 神,誰是磐石呢?<詩篇第十八篇第三十一節> 
◎影片引用自YouTube
◎照片引用自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