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月 20, 2008

1992鑰匙孔的愛【電影日】



英文片名~Bitter Moon
@電影海報引用自~tf.org/filmcard/696
@影片引用自YouTube



  對愛情的追尋變成生命的全部,開啟自虐之門,摸不著頭緒的在愛裡失去,然後沒有靈魂的生活斑斑血淚,傷口隨著時日加劇,在彼此試探與同情間脫序演出。

  一個女人夢想被男人所愛,神魂顛倒的對方卻不知自己用情之深,足可致命; 然而愛情就真能實現?其實有著極大的落差。你以為的幸福不是用犧牲與條件換來的,而是彼此共生,也在相互看重的情況下共築天堂,那才是正途。問題是,你我皆凡人,其實較難找出正確的方向,再不就從錯誤中嘗試,直到愛撥雲見日浮現:照亮生命裡的某處,並非全部。

  愛情的課題,時而艱難,時而矛盾,單就問題,情愛徒俱形式;沒有主角的戀情,哪怕再激情火熱,也無談論之必要。同在一條船上的愛情,生死與共,就再無高低之分;機會相等,沒有誰愛得過多或少,如此精準的愛法,就不吸引人了──總有一方略勝一籌,然後彼此拉距。沒有自由,也無愛立足之地,就以熟男的立場而言:女人是玩物,愛情之於性愛。避談承諾,只是盡情放縱,就作家身份而言,這是體驗人生的方式,沒有道德淪喪等問題。

  受傷的心總比受傷的身體更難復原,需要的時間更長,能否治癒?在於如何珍視關係裡的每一段,而非亂搞一通。女人效忠於愛情,不是因著寂寞,坦然以對自己的感覺和需要,當中的自由隱約挾帶報復,事就這樣成了;女人會用盡一切辦法去得到,就算使對方深受打擊,那也是愛的緣故──天使與魔鬼混合。接近病態的,我不敢茍同。

  男人少了行動的自主能力,就再別無法不忠;事實上,不忠可能是精神上的, 比起肉慾更難駕馭。變化在男女關係裡帶著預警,如果「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提醒可以喚回昔日,結局恐怕就要改寫了。

  男人的強勢主導暫由女人代勞,這樣的關係終有定數,到底愛是在互動間取得,再者,也無其他可講。在一段較為長久的關係裡,男人可以思考的事可多了, 女人同樣也在調整,把男人當成毫無行動能力的孩子,自己就能盡情享受愛人的權利。責任很冰冷,不見愛意,依約履行,很完整地,但缺少了真實與感動。

  女人說:「要是心碎,無法習舞」那麼愛在心碎之後,難以再行重塑,除非──把愛的假面揭發。熱情在殘酷裡解釋仍顯多餘,就像把人的靈魂偷走,僅存的軀殼,可憐又可悲啊。

  男人懂男人,卻不見得懂女人的心思──站在不同立場,自然清楚。很多人不大瞭解偽裝也能以美麗姿態挑逗,那不能平靜的,還有不能藉由酒精澆熄的渴望,一再重複。

  女人看見的是一個殘缺無情的男人,心裡卻還受苦。

  希望就在幻滅裡,幾度露出曙光,然後西沉…… 

  愛的歸屬,還是個謎。故事在作家筆下是成就,也是取悅讀者的手段,但也改變不了當時的氛圍:暈頭轉向,不知所云?這是人生的插曲,也頗有趣味,不是?

  背叛的滋味,是什麼?

  唯有毀滅了。以這樣方式終結難分難解的關係,過於殘酷,也非人所能為之,徒留感傷罷了,亦如一艘航行汪洋裡的渡輪,緩緩前行,情已逝,以血染的彈孔,了結這迷情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