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之後,我只有一句話,就是:「怎麼那麼悲慘呀……」
一想到要寫「讀後感」就更悲啦,因為那麼厚的一本書,叫我怎麼寫嘛?既然讀過,就用我較為主觀且經消化後精簡的方式跟大家分享。可別指望我會寫出像學術論文那樣!
閱讀應該可以融入生活中,不然拜讀古典文學的人口,可能就更少了。為要培養自己的國際觀,多方面閱讀是不可少的。於是乎我就一頭鑽進法國文學的世界當中;雖無緣當個法國人,不過感受一下也不是不錯的。
故事的結尾當然是以悲劇收場──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三角關係的錯綜複雜以及對美醜的定義,在這書中都有深刻的描述。人類生來就必須接受命運的考驗,直至覺醒過來。很難想像一個又聾、又瞎、又瘸、又駝的人,如何對抗命運?應該是說,如何在無法還擊的情況下繼續找到生命的重心,以極其卑微的態度譜出生命的樂章,這都非常人所能受的。
身體天生就有殘缺的人,如何看待自己?
生命無法抉擇,不啻是一種軟弱的表現,但也說明了美麗是如何吸引人的目光,甚至渴望擁有獨享;諸多的欲望,隨著情感跨出了封閉的世界。
之後,當然是一連串的希望與失望,相互交織的情節。
這就是雨果厲害的地方!他是個很懂得說故事的人,也把對於命運難已解釋的部份做非常激情的演出:包括男女相戀,還有對那個時代不容有人挑戰現實的可怕迷思,呈現在文字裡,讓我不禁要問:為什麼紅顏總是要薄命?也無法真正擁抱愛情與親情。幸福好似殞落之星,剎那間的閃光,來不及讚嘆便已逝去,這樣的美,換言之,也形同幻影──只能眼觀,而非觸碰那樣的輕而易舉了。
男人在雨果心中,只有兩種:一種是俊美非凡但帶著邪惡的物種,動不動就要女人成為他的附屬品,不能有想法,一切只能聽從男人行事。而女人的美麗就是專為男人而生;除此之外,不能再有其他。
另一種則是,顯而易見的殘缺──最好是被世人所厭棄,只能靠著別人的施捨與同情度日。這書之所以取名為鐘樓怪人,一點也不奇怪。向來以英雄自居的男人,應有一定的成就,且能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有呼風喚雨之能;相對的, 心中的信仰就是自己:那個自私的自己。在作者筆下,男人身上最為耀眼的不過是任意妄為的短暫功勳,隨即又遭失敗。追求美,男人比女人更為強烈;移轉到情愛上時,女人的美似乎不再是天生麗質而已,更重要的是有哪個男人能讓這樣女人愛上,肯定更能襯托自身的尊貴與不凡。
女人雖柔弱,依然有其靈魂,不容其他人任意操控。我彷彿見識到一個女人對於人生某種程度的信念,就算是死也不足惜。愛情是毒藥,也是解藥。當一個身世可憐的女子,如何在幾經轉折,正在青春的舞台上躍出輕盈步伐之際,卻被有心人覬覦──她的美頓時成為眾人分食的獵物。
就算不能跟自己最心愛人共度此生,也不願違背自己的意志,用自己的身體去討好男人?!
美,如果不是迷倒眾人的創造,就只能被當成是蠱惑人心的咒詛──必須被除去!英雄與美人都不長命,果然在書中也是如此。
當男人願意承認自我是何等醜陋時,就會把美深藏於心中當成是一個永遠追隨的目標,生死不渝!(外表只是待死的軀體,終究會消失)在那死亡的陰間裡 雖可怖,但不滅的是信念,以及對永恆的執著。
☆影片引用自『Notre Dame de Paris~Belle 美麗佳人』
★書封面引用與相關資料: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4266